在一個難以被快速定義的時代裡,台北雙年展選擇了一個難以翻譯的詞作為主題:「思慕」。這不是情緒的結果,也不是歷史的回顧,而是一種潛伏在日常、歷史、文化語境中的動能。 2025年第14屆台北雙年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為題,由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
Culture 文化
夢想這個詞,在她們的日常中總是來得遲疑。有些話說出口時帶著停頓,有些回應則夾雜著壓抑與堅定。 「我追尋的女人:陳美玲 Michelle Chen」是一場以母女對話為起點、以女性群像為主體的策展實驗。由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計畫支持,策展人杜依玲(長椅小姐)從與母親之間一段看似平凡的爭執出發,打開了女性生命...
富邦美術館的展廳裡,鋼鐵結構的雕塑盤踞其中,在光線下閃爍冷冽的層次,仿佛將觀者困於時間的裂隙中。法裔美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帶著她的蜘蛛來到台北,牽引我們進入她的記憶迷宮。 她的藝術在修復與拆解之間游移,雕塑、裝置與繪畫交錯,疊合記憶的殘影與當下的存在,牽動視覺與心理的微妙...
起司在台灣是一種熟悉卻又陌生的食材,它出現在西餐常見的焗烤與比薩上,或是作為點綴增添料理風味。人們習慣於進口品牌,卻少有機會品嚐來自本土的起司風味。LAB MAN MANO 慢慢弄正試圖改變這樣的印象,起司並非遙遠的異國風味,而是一種能與台灣飲食文化對話的食材。自2016年成立以來,慢慢弄不僅是台灣少數專注於天然起司的...
時間的流動、情感的記憶、結構的擾動,這三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語言,在台北的伊日藝術計劃中,交錯出一場關於觀看與感知的辯證。台灣藝術家謝榕蔚、葡萄牙藝術家安娜·馬爾塔、印尼藝術家 Evi Pangestu,他們以各自的創作語言,介入日常空間,揭露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與縫隙。光影、餐桌、方形,這些看似尋常的元素,在他們的作品中,被...
隱身於臺南北部的新營,鄰近後壁與鹽水,是一座融合農田與城鎮風貌的小城。新營曾是糖業重鎮,運糖鐵道曾連結周邊產業據點,見證城市的興衰變遷。白晝的街道曬滿日光,巷弄間依舊可見舊時代的手工招牌與幾間老屋改建的小店,屋瓦覆著歷史的層疊。黃昏沉降,餘光拉長影子,天鵝湖的水面映出夜的輪廓。波光閃爍,新營的另一面開始浮現。...
味覺是記憶的載體,帶有地域的性格,也承載著文化的脈絡。在台灣,辣的形態多變,從牛肉麵的微辣湯頭,到客家小炒的椒鹽辛香,再到麻辣火鍋的刺激過癮,每一種辣都有自己背後的文化風格。 今春,貳房苑以「辣」為核心,推出全新「辣台味 - 秘製辣椒醬」,以秘製配方詮釋辣的多層次風貌,讓台灣味覺邁向新的可能。 「辣台味...
在街上行走時,人們會注意到什麼?是密集排列的招牌、日常對話中的流行用語,還是社群平台推送的最新議題?這些看似零碎的資訊,真實反映出社會當下的樣貌。p.n.g. 是台灣首個議題研究型品牌,關注這些日常細節,透過設計整理、解構,再轉譯成可視化的內容。 品牌名稱「p.n.g.」來自「Portable Network Gra...
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款沙發原型的「Vanity Fair」由 POLTRONA FRAU 創辦人 Renzo Frau 創作於1930年,他一改當時盛行的繁複褶邊,以鮮明而立體的造型取而代之,再加上皮革釘扣點綴出的工藝美感以及無可比擬的乘坐體驗,「Vanity Fair」不但定義了何謂當代生活、POLTRONA FR...
紙頁翻動,墨色滲透纖維,一筆一畫構築孩童的識字啟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展出的「臺灣百年教育-文具與教科書」特展,展櫃裡陳列各時代的學習器物,每一件物件皆曾牽起過學子的夢想與書寫的重量。 清代紙張的粗糙纖維,日治時期課本印刷的薄透質地,教科書封面上的鮮明色彩,承載各個時代的教育面貌與記憶的細節。手寫的紙頁泛黃,蠟...
美術館的大門深鎖,街道上行人駐足,公告牌上標示的週一休館,這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但背後隱藏著管理決策、歷史脈絡與藝術生態。週末通常是美術館迎來最多的訪客的時段,週一休館日時,美術館雖然不對外開放,但工作人員依然在館內進行各項工作,包括展品維護、空間整理和展覽籌劃。這一天,美術館對外雖然沉寂,但內部持續運...
曾為日治時代的公有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承載著臺灣與日本共有的文化記憶,今年將邁入第九十年。由忠泰基金會與宮崎縣新富町攜手策畫,為民眾獻上《來自九州新富町の御土產》選物展,將日本九州宮崎縣的「新富町」特產,帶進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 宮崎縣新富町,位於日本九州東南部,四季溫暖且陽光充沛,有「太陽賜予的豐饒之地」之稱。這...
工藝創作者以雙手細琢材料,將生活經驗與內心思索化為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當代的提問。這些創作呈現出技藝的成果,也是一段連結傳統與想像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以工藝「漫活SLOHAS」理念為核心,結合漫活(Slow)和樂活(Lohas)串連起工藝青年的星圖軌跡。 身懷造...
META Design 與台電文創走訪台電全台區處,包括發電廠、變電所、材料倉庫、訓練所、營業區處等場域,深入探索台電的第一線工作現場,並從中汲取靈感,從不同角度來認知台電,展開一系列台電退役材料再生計畫,重新詮釋這些場域所蘊含的職業精神與人文內涵。 META Design 以超越美學的表層探討,深化了社會對退...
藝術界年度盛事「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展會聚集了來自 61 家展商的創意作品,其中包括 36 家國內畫廊與來自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法國等五國的25家國際畫廊,為觀眾呈現一場豐富的當代藝術現場。展場內的作品展示出各種視覺語彙,從細膩的平面藝術到充滿結構感的立體裝置,每一件作品都以自身的...
當代設計美學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面貌轉移,在實體到虛擬的模糊之間下,功能與體驗的感官感受有了明顯的變化,跨越單一感光延伸到了沉浸式的互動。 德國 Vitra Design Museum 設計博物館是全球最著名的設計與建築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989年,以收藏、展示與研究設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而聞名。館藏涵蓋了家...
西班牙攝影師德·米德爾(Cristina De Middel)的作品是從對現實的觀察與記錄,也跨越人類想像力與創造力,展現了當代攝影藝術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她傳承了馬格蘭社的紀實傳統並以獨特的概念攝影手法開創新局,並在過程中重新思考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界限。 1947年,二戰結束後,四位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布...
連續八年收錄於 LOUIS VUITTON 世界城市導覽系列「台北」旅行專書中,評選台北必訪理髮廳,同時也受北市多家五星級飯店指定推薦給國際旅客的SCULPTOR BARBER 雕塑家理髮廳,創立邁入第10周年創辦人也是當代藝術家的周世雄,以全新開幕之姿將空間重新改裝,融入荒漠、人造地景、永續再生為主題的裝置藝術...
「山海圳國家綠道」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山海通行的雙向道,從海望向山,是一段海拔垂直攀升3,952公尺的旅途,山巒的壯麗與海洋的遼闊,串聯起台灣西部從台中到台南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途中可以感受台灣的自然變遷與文化歷史,並體驗跨越近400年發展脈絡的豐富故事。 「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樣你所尋覓的...
六十年前,沉睡在花蓮的石海因為橫貫公路的開闢而被喚醒,那些堅韌、沈穩的巨石開始成為橋樑與建築的一部分。在這個漫長的旅程裡,新一代的接班人隨著T22石光再現計畫的啟動,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土地與資源,全球化後的價值、地震後的殘片讓這群石材守護者開始互相激盪與合作,找出一條新的出路。花蓮的石頭,依然站在群山之間,這片石海,透...
為傳遞地方特色從純粹的商業脈絡中提升,轉化為具有知識深度與感性的文化產品,《 JINHO宜蘭敬好生活 》品牌自 2019 年創立,從地方產業出發,每年徵選在地店家,致力於從地方文化中萃取深度與溫度。 《 JINHO宜蘭敬好生活 》將地方特色從商業框架中脫穎而出,品牌步入第六年,以宜蘭特有的自然與人文為核心,顯現...
由法國藝術家 Cathy Tabbakh 與美國藝術家 Angela Witmore 所帶來的雙人聯展《In Between: Ephemeral Beauty》由大雋藝術攜手兩位藝術家,以詩意為年度劃下句點,邀請觀者凝視時間的流逝,深入反思日常生活中每個珍貴瞬間。 展名「In Between」極簡而恰如...
從市中心一路朝外雙溪行去,綠意濕潤,下了車又是一道階梯筆直通天,看似迫近的巍峨往往隱喻著距離。 但迂迴也未嘗不是面對宮殿的好路徑。故宮屬於那種台灣人不可能不知,造訪頻率卻極有可能半隻手算得出來的所在,見證著壯志逾期後仍設法融入當代,無論建築內外、磚瓦累榭,都沒辦法三言兩語就納入心眼。 時至今日,假使要意...
西班牙雜誌 Apartamento 與頂級奢華旅遊及酒店集團 Belmond 合作推出的《Recipes & Wanderings》系列正式出版第二本,這個系列融合了美食、旅行和故事,展現了當代飲食文化與旅行體驗的獨特魅力。第二本《Penang: Recipes & Wanderings Arou...
「松本十帖」是一個從長野縣・淺間溫泉內的旅館及空屋進行再生的地區改造企劃,這個企劃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地方風格,「松本本箱」溫泉飯店就是起源於當地老字號溫泉旅館「小柳」的翻新計劃,亦是開湯 1300 年以上,曾被記載於日本書紀中,擁有悠久歷史得淺間溫泉象徵地標。 《自遊人》團隊與創辦人岩佐十良先生以振興村莊、空屋再...
以「與書籍相遇」為題,「箱根本箱」飯店是位於箱根強羅的「一間可買書的圖書館式飯店」,被綠意包覆的低調建築外觀,隨著落地木門打開,挑高的左右書牆與日光天井映入眼簾,搭配群山綠樹的落地窗景,連風景都充滿被閲讀的巧思。 編輯思維展開的旅行方式 原飯店建築物是出版通路商「日販」的員工俱樂部,後承繼閲讀血統、以編...
面對台灣數百年間渡海遷徙的歷史,這片土地曾歷經族群械鬥、土地爭奪、產業貿易與文化交融的多重變遷,當部落族人面對「還我土地」抗爭事件、「集團移住」土地劃分政策,我們所理解的是否為事件的全貌?當人們生長在數位時代下,慣於透過網路建構知識,然而在大量資訊的灌輸下,更難以辨別所謂的真實性。 「借歷史力」正是向知識形構的...
臺灣茶為臺灣飲食文化之重要寶庫,近年在餐飲邁向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趨勢下,茶葉也成為深化「在地風味」的細緻元素。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為了促進茶農與餐飲業者的合作,10月28日與名廚 MINGCHU 合作發起「茶與餐飲的風味對話」交流活動。 特別邀請「COFE 喫茶・咖啡 」...
地中海飲食文化來自歐洲南部的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料理方式貼近自然、尊重食材的生活態度。地中海飲食風格傳遞著健康的飲食習慣,在陽光普照的地中海沿岸地區,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漁獲資源,為當地居民餐桌帶來多元且豐富的食材選擇。除了美味與健康外,地中海料理的飲食哲學更帶有豐富的文化意義,飲食並不單單只是填飽飢餓,...
由 Joseph Brodsky 創辦的美國精品生豆供應商 Ninety Plus Coffee 在 6 年內選用其咖啡豆參賽的咖啡師贏得 5 次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 2019 年生豆在杜拜創下每公斤高達 10,000 美元的世界紀錄,在精品咖啡的世界裡,Ninety Plus 是咖啡師心中的高品質與稀有代表。...
由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主辦第六屆「2024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帶來伊日生活的年度藝術盛事,場地選在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展出。橫跨五個倉庫,劃分四大展區,呼應超現實主義誕生一百年,以卡夫卡代表作《變形記》為題。 除了來自 10 個國家,超過 65 組經公開徵選的入選藝術家與藝術團體展出,同...
「333畫廊」(333 GALLERY)再度參展最具指標性藝術盛會「ART TAIPEI 202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本屆的參展主軸以療癒的創造力展現獨特的藝術視角,特別帶來台灣、日本、西班牙等13位海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含備受國際矚目的新銳藝術家羅任珊、藝術家朱晨維、日本人氣藝術家上野裕二郎,以及西班牙...
ART TAIPEI 202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2024年10月25日至28日在台北世貿一館隆重舉行。今年展覽齊聚 123 家展商,73 家國內畫廊,50 家海外畫廊,跨越中國(香港)、捷克、法國、日本、韓國、荷蘭、菲律賓、新加坡共 8 個國家(以英文字母首字排序)。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同步...
兼具攝影師與導演身份的 Lily Chen 於今年 10 月首度出版攝影集《迷子》,收錄自 2023 年起 Lily 與演員石川瑠華( Ruka ),從繁忙的街區到安靜的房間,歷時一年半的拍攝旅程。攝影集《迷子》由創意單位 airy creative studio 協助發行,並將於 Stairs Space 進行...
帶著琥珀色澤的台東紅烏龍孕育自鹿野高台的茶區,同時擁有了烏龍茶的清甘與紅茶的醇厚特性,且受因於台東地區溫熱氣候的影響,助長了茶多酚含量的茶菁發酵,屬於台灣茶中發酵度最高的烏龍茶。在香氣上帶有果香與巧克力的甜蜜感除了在台灣備受喜愛外,也在台東縣政府的推廣之下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台灣到義大利,茶香文化交流 作為台東...
林森條通鄰近中山北路和南京東路,狹窄密集的街道結構隱藏著許多居酒屋、日式酒店、咖啡館和各式餐廳。隨著傍晚來臨,小巷燈火輝煌,逐漸變得熱鬧。林森條通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這裡是以外來娛樂產業聞名的地區,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個複合文化區,成了台北與其他街區不同的文化圈。林森條通的日式酒吧許多專門接待日本人,空間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