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文化

北美館 X-site 計畫《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城市熱了,我們還冷靜嗎?

我們習以為常這樣的場景,高溫滲透街道與皮膚,地表滾燙如火,腳底每一步都像在測試忍耐的極限,看似習以為常但其實城市熱度已不正常。第12屆北美館 X-site 計畫由「表層工作室」提出《毛孔城市-佔領計畫》,用一張城市皮膚的想像,回應我們與環境之間的失衡關係。當霧氣升起,腳踩在網面之上,穿過一層會呼吸的城市肌理,也像重新貼...

泰國城市記憶的開端藏在碼頭:昭披耶河緩緩穿過曼谷

  在地圖上看昭披耶河,這條由平河與南河在那空沙旺府匯流而成的河道,向南流經泰國中部平原,穿越曼谷市中心後注入泰國灣,全長約372公里,貫穿泰國主要城市與農業平原。 沿線多為自然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勢,河道轉折頻繁,支流密布,城市結構於是也隨著水文展開,一如筆劃繁複的經文,逐段寫入各地生活結構之中。對旅客來說,它可能是...

光、記憶與虛擬邊界:Photo ONE 展開影像與出版的雙重敘事

  FLAT43 為 Photo ONE 2025  媒體合作夥伴,透過我們的視角與編輯力協力群眾更貼近藝術生活。 影像總在我們不知不覺間被消耗,手機的滑動、社群的快閃、新聞的疊影,使攝影逐漸內化為我們感知世界的一部分。Photo ONE’25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企圖改寫這種流動方式,將影像暫停、折疊,轉化為可...

Voices 2025 用作品回應娛樂極大化的時代,拆解觀展與創作的界線

 FLAT43 為 Voices 2025  媒體合作夥伴,透過我們的視角與編輯力協力群眾更貼近藝術生活。 今年 Voices 以「娛樂世界」為題,由策展人王焜生(Emerson Wang)策劃,重新回應過度資訊與表演化社會中的藝術角色。展會共集結來自台灣、日本、德國、香港等地藝術家與畫廊,包含也趣藝廊、德鴻畫廊...

高雄清晨的甜與鹹,南漂主廚看見早餐的慢:HAILI 兩週年《朝食味道》

  高雄的清晨節奏從早餐店開始,街道上開始飄出豆漿與煎蛋的香味,攤位前的排隊聲音混著摩托車的引擎,讓整座城市的早晨有了實體的聲響與溫度。 鍋燒意麵、蛋餅、米粉湯、牛肉湯,是許多在地人每天都會點的一份日常。這些早餐品項隱於市場裡、社區巷口,而南部早餐的澱粉與湯品組合也是經典的組合慰藉。 主廚康仁維(William)...

逛超市是抵達異地最快的方式:爲什麼旅行時我們喜歡逛超市

  每次旅行抵達一座新城市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走進最近的超市或超商,就像是身體的自動記憶啟動,即使在遠方,依舊能在超商裡找回一點日常的秩序感。 自動門滑開的瞬間,冷氣迎面灌入,陌生的背景音樂與偶爾響起的廣告聲覆蓋了周圍的空氣,穩定的訊號讓我們順著層架之間行走,彷彿就能最快融入這裡的生活狀態。 食物的包裝上印著難以辨...

在娛樂與真實之間重構觀看經驗:Voices 2025 藝術展

FLAT43 為 Voices 2025  媒體合作夥伴,透過我們的視角與編輯力協力群眾更貼近藝術生活。   Voices 2025 延續去年的展覽概念,規模升級並攜手「Photo ONE'25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共同舉辦。地點橫跨華山園區內的東2A 至東2D 館與中4A 館,展會集結了九間畫廊與十四位藝術家...

穿過男木島的房屋與斜坡,展覽像風一樣滲進來:《漆の家》與《Ogijima Pavilion 》的材料、氣味與行走痕跡

  男木島是一座沿坡地而建的小島,房屋層層堆疊於山腰之上,階梯與斜坡將日常動線拆解成無數段折返。與鄰近的女木島相比,這裡的高低落差更明顯,街道尺度更細碎,轉彎與轉折之間常需暫停確認。由於長期面臨人口外移,島上的居住密度逐年降低,空屋比例也隨之升高,目前全島常住人口僅剩百人上下,社區生活維繫於少數住戶與返鄉者之間。...

從女木島的街屋與廢校,閱讀建築與記憶的重組:瀨戶內的邊陲之地

  從高松港出發,航行至女木島約二十分鐘,這座面積不大的島嶼,街道平緩,尺度也親切,展覽多分布於港口附近的街屋與舊民宅。島上的空屋雖然不如男木島密集,卻多為保存良好的舊式木造住宅,保有生活痕跡與昭和時代的風格。女木島作品以建築改造為主軸,將作品嵌入原有空間之中,形成出一種與生活交疊的展覽。 女木島的作品傾向以再構空...

築地、波蘭與台北,攝影師是城市裡觀察的軸心,連結起影像與地景:Photo ONE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

FLAT43 為 Photo ONE 2025  媒體合作夥伴,透過我們的視角與編輯力協力群眾更貼近藝術生活。   展場內走動的人們,有的靠近牆面細看影像顆粒,有的低頭翻閱攝影集,評論人與創作者短暫交談後又走向下一間展間,語言未必一致,但每一個停留與筆記,都是產業結構微小卻重要的組成。攝影節像一個暫時出現的系統...

從建築進入瀨戶內藝術祭:在 Valley Gallery、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之間穿行的空間經驗

  進入直島時,視線總落在建築之間的無名空隙,建築與空間的邊界感在直島被拉鬆。腳步先經過斜坡,再遇見一道筆直的牆,視線被滯留在牆面與陰影之間⋯⋯安藤忠雄的建築讓人的身體不自覺放慢速度,混凝土牆體吸收聲音,讓回音遲緩發生。光線從建築上方落下,進入的角度經過設計,讓明亮呈現出漸層感的對比,與其說那是一棟建築,或許是空氣壓...

2025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讓空白與漂浮成為觀看的起點:三分一博志

  春季剛轉暖的時候,瀨戶內海的藍色開始浮出水面,不再是冬日灰藍的稠重,而是略帶透明感的明亮藍,像是風輕輕撥開的水面反光。這片位於日本本州、四國與九州之間的內海,擁有超過 700 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其中包括以建築美術館聞名的直島,以及曾以銅冶煉遺址再生為藝術場域的犬島。 早春開展的瀨戶內藝術季,島嶼之間仍帶著冬季遺...

記憶滯留的透明容器:北美館展覽「Lili Deli 麗麗食品」的食物材料學

  飲食作為人類基本需求,從單純的口腹之欲,繼而攀附於食材、氣味、聲響與延伸的飲食行為。那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小吃店家,帶著點油膩的地板,紅白點餐單與塑膠餐椅,這些細節不知不覺間堆疊成社會記憶的切片。旅居倫敦的藝術家黃麗音,從這些習以為常的物件中挖掘錯位的感知,以英國泰德美術館個展為始,回望臺北,在北美館鋪設一場微觀...

在影像的舞台裡,重新觀看現實的縫隙:北美館展覽 「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在攝影與影像持續被科技改寫的時代,「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試圖探問紀實影像從類比過渡至數位,藝術家如何重新編排觀看與記錄的關係? 展覽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展人余思穎策劃,邀集來自臺灣、日本、韓國、美國、英國、中國與馬來西亞共17位藝術家參展,作品涵蓋攝影、錄像與虛擬實境等媒材,呈現影像在當代如何由捕捉現實...

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 - 關於抽象:亞紀畫廊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以雙展形式對照台灣戰後以降的藝術實踐,展出《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關於抽象》,以陳德旺、陳庭詩兩位長期獨立於主流體系的藝術家為起點,延伸至李德、許雨仁、林亦軒、楊乃臻等六位藝術家,對戰後與當代的抽象藝術發展提出觀察與再詮釋。展覽同時與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行的寫實展《凝視他方的旋轉小...

平子雄一首次台灣個展,在基隆海霧中展開《超越理想的風景》

  走進展場,一座城市的霧與濕度先於作品抵達。藝術家平子雄一為基隆打造了他的首次台灣美術館個展《超越理想的風景》,將他筆下經典的「小樹人」角色,帶入了濱海地景與人造環境的交界。 頭頂樹冠、身著人類衣物的小樹人,不再只是森林寓言裡的角色,也可能站在沙發上、坐進車裡、與花器共處。牠們有著人類的生活習慣,與動物共享語言,...

一筆成形的節奏:Longchamp × Pierre Renart 在米蘭設計週的雕塑對話

  皮革並不單只是作為裝飾性的外層存在,它的可塑性能夠被閱讀、被時間推演,也能被弧線折出一種具有內部語言的結構。 來自巴黎的 Longchamp 品牌將皮革交給家具設計師 Pierre Renart,一場不同材質語言之間的對話在米蘭 Spiga 街的一間旗艦店內持續發生。2025 年米蘭設計週,Longchamp...

藝術家 Es Devlin 在布雷拉美術館開啟一座會發光的圖書館:2025年米蘭國際家具展

  一座環狀的書架立在布雷拉美術館的中庭,陽光灑落中庭,沿著書架緩緩滑行,那些未被照亮的角落,像是知識暫時停留的暗面。夜裡,光線變得節奏化,影子像書頁一樣翻動。書與書之間沒有對話,但站在其中的人會不自覺放慢腳步。 這是英國藝術家 Es Devlin 為米蘭家具展創作的《Library of Light》,她稱圖書館...

在義式日常與異鄉人之間流動的空間:義大利咖啡 bar 文化

  在義大利城市裡,咖啡 bar 幾乎填滿生活的空隙,車站、街巷、廣場邊,走幾步就能遇上,吧台始終立於最日常的動線裡。桌上不擺上拉花的拿鐵,也不講究風味輪與單品豆,當地人多半站著喝完一杯 Espresso,伴隨短暫的站立、簡短的寒暄與隨即離去的步伐。這樣的空間,成為城市裡最日常的場景。 而這條長久以來屬於本地人的生...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一場從記憶、歷史與渴望出發的策展

  在一個難以被快速定義的時代裡,台北雙年展選擇了一個難以翻譯的詞作為主題:「思慕」。這不是情緒的結果,也不是歷史的回顧,而是一種潛伏在日常、歷史、文化語境中的動能。 2025年第14屆台北雙年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為題,由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

策展人杜依玲以虛構角色「陳美玲」,展開一場母職與身分的台灣女性書寫

  夢想這個詞,在她們的日常中總是來得遲疑。有些話說出口時帶著停頓,有些回應則夾雜著壓抑與堅定。 「我追尋的女人:陳美玲 Michelle Chen」是一場以母女對話為起點、以女性群像為主體的策展實驗。由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計畫支持,策展人杜依玲(長椅小姐)從與母親之間一段看似平凡的爭執出發,打開了女性生命...

巨型蜘蛛佇立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 的破碎與縫合,凝視與逃離

  富邦美術館的展廳裡,鋼鐵結構的雕塑盤踞其中,在光線下閃爍冷冽的層次,仿佛將觀者困於時間的裂隙中。法裔美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帶著她的蜘蛛來到台北,牽引我們進入她的記憶迷宮。 她的藝術在修復與拆解之間游移,雕塑、裝置與繪畫交錯,疊合記憶的殘影與當下的存在,牽動視覺與心理的微妙...

LAB MAN MANO 慢慢弄:填補起司在台灣餐桌的缺席,悄悄醞釀的風味文化

起司在台灣是一種熟悉卻又陌生的食材,它出現在西餐常見的焗烤與比薩上,或是作為點綴增添料理風味。人們習慣於進口品牌,卻少有機會品嚐來自本土的起司風味。LAB MAN MANO 慢慢弄正試圖改變這樣的印象,起司並非遙遠的異國風味,而是一種能與台灣飲食文化對話的食材。自2016年成立以來,慢慢弄不僅是台灣少數專注於天然起司的...

3月值得看的展覽:伊日藝術的跨維度表達,探索身體、情感與結構變化的藝術展

時間的流動、情感的記憶、結構的擾動,這三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語言,在台北的伊日藝術計劃中,交錯出一場關於觀看與感知的辯證。台灣藝術家謝榕蔚、葡萄牙藝術家安娜·馬爾塔、印尼藝術家 Evi Pangestu,他們以各自的創作語言,介入日常空間,揭露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與縫隙。光影、餐桌、方形,這些看似尋常的元素,在他們的作品中,被...

2025 新營波光節:以光影引路,台南新營散步提案

  隱身於臺南北部的新營,鄰近後壁與鹽水,是一座融合農田與城鎮風貌的小城。新營曾是糖業重鎮,運糖鐵道曾連結周邊產業據點,見證城市的興衰變遷。白晝的街道曬滿日光,巷弄間依舊可見舊時代的手工招牌與幾間老屋改建的小店,屋瓦覆著歷史的層疊。黃昏沉降,餘光拉長影子,天鵝湖的水面映出夜的輪廓。波光閃爍,新營的另一面開始浮現。...

貳房苑「辣台味」,不同地域的辣味特徵,並存於一瓶醬料中

  味覺是記憶的載體,帶有地域的性格,也承載著文化的脈絡。在台灣,辣的形態多變,從牛肉麵的微辣湯頭,到客家小炒的椒鹽辛香,再到麻辣火鍋的刺激過癮,每一種辣都有自己背後的文化風格。 今春,貳房苑以「辣」為核心,推出全新「辣台味 - 秘製辣椒醬」,以秘製配方詮釋辣的多層次風貌,讓台灣味覺邁向新的可能。   「辣台味...

p.n.g. 用設計翻出日常的潛規則,招牌裡的社會學

在街上行走時,人們會注意到什麼?是密集排列的招牌、日常對話中的流行用語,還是社群平台推送的最新議題?這些看似零碎的資訊,真實反映出社會當下的樣貌。p.n.g. 是台灣首個議題研究型品牌,關注這些日常細節,透過設計整理、解構,再轉譯成可視化的內容。 品牌名稱「p.n.g.」來自「Portable Network Gra...

每個時代,都需要一張能改變未來的椅子:義大利百年家具 POLTRONA FRAU 要找的是 100 年後依然能坐的設計

  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款沙發原型的「Vanity Fair」由 POLTRONA FRAU 創辦人 Renzo Frau 創作於1930年,他一改當時盛行的繁複褶邊,以鮮明而立體的造型取而代之,再加上皮革釘扣點綴出的工藝美感以及無可比擬的乘坐體驗,「Vanity Fair」不但定義了何謂當代生活、POLTRONA FR...

元宵節湯圓:這碗湯圓給我們熱度和回憶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最後尾聲,也象徵春天來臨,燈火通明的夜晚是賞燈的時刻,也祈求未來平安順遂。每年元宵節,湯圓在台灣的每個家庭中悄然登場,這小小的圓形代表了家庭的團圓和未來的希望。 我們總是在不同階段對圓滿有不同的定義,小時候圓滿是餐桌上的熱鬧,努力把湯圓搓得飽滿渾圓,彷彿形狀足夠完美願望就能成真。長大後,圓滿變...

墨色未乾,百年間的書寫痕跡:臺灣百年教育,文具與教科書

  紙頁翻動,墨色滲透纖維,一筆一畫構築孩童的識字啟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展出的「臺灣百年教育-文具與教科書」特展,展櫃裡陳列各時代的學習器物,每一件物件皆曾牽起過學子的夢想與書寫的重量。 清代紙張的粗糙纖維,日治時期課本印刷的薄透質地,教科書封面上的鮮明色彩,承載各個時代的教育面貌與記憶的細節。手寫的紙頁泛黃,蠟...

為什麼美術館週一都休館?美術館的隱形日常

  美術館的大門深鎖,街道上行人駐足,公告牌上標示的週一休館,這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但背後隱藏著管理決策、歷史脈絡與藝術生態。週末通常是美術館迎來最多的訪客的時段,週一休館日時,美術館雖然不對外開放,但工作人員依然在館內進行各項工作,包括展品維護、空間整理和展覽籌劃。這一天,美術館對外雖然沉寂,但內部持續運...

來自九州新富町の御土產:新富町文化市場

曾為日治時代的公有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承載著臺灣與日本共有的文化記憶,今年將邁入第九十年。由忠泰基金會與宮崎縣新富町攜手策畫,為民眾獻上《來自九州新富町の御土產》選物展,將日本九州宮崎縣的「新富町」特產,帶進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 宮崎縣新富町,位於日本九州東南部,四季溫暖且陽光充沛,有「太陽賜予的豐饒之地」之稱。這...

生活經驗與內心思索:台灣工藝慢工出細活《造物星圖》臺灣工藝季

工藝創作者以雙手細琢材料,將生活經驗與內心思索化為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當代的提問。這些創作呈現出技藝的成果,也是一段連結傳統與想像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以工藝「漫活SLOHAS」理念為核心,結合漫活(Slow)和樂活(Lohas)串連起工藝青年的星圖軌跡。   身懷造...

平凡卻重要的資源,重新詮釋台電退役材料:META Design 轉化情感人文價值

  META Design 與台電文創走訪台電全台區處,包括發電廠、變電所、材料倉庫、訓練所、營業區處等場域,深入探索台電的第一線工作現場,並從中汲取靈感,從不同角度來認知台電,展開一系列台電退役材料再生計畫,重新詮釋這些場域所蘊含的職業精神與人文內涵。 META Design 以超越美學的表層探討,深化了社會對退...

21家全新藝廊、入門收藏藝術品: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

藝術界年度盛事「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展會聚集了來自 61 家展商的創意作品,其中包括 36 家國內畫廊與來自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法國等五國的25家國際畫廊,為觀眾呈現一場豐富的當代藝術現場。展場內的作品展示出各種視覺語彙,從細膩的平面藝術到充滿結構感的立體裝置,每一件作品都以自身的...

科幻電影裡的椅子:德國 Vitra Design Museum 設計博物館從元宇宙世界裡實現設計

  當代設計美學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面貌轉移,在實體到虛擬的模糊之間下,功能與體驗的感官感受有了明顯的變化,跨越單一感光延伸到了沉浸式的互動。 德國 Vitra Design Museum 設計博物館是全球最著名的設計與建築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989年,以收藏、展示與研究設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而聞名。館藏涵蓋了家...

FLAT43是一家位於台灣的獨立線上雜誌,我們與具有獨特思維的品牌事物直接合作,透過整合量身訂製創意內容,經過企劃實現與實地編輯,原創影像和文字企劃是我們主要的核心,我們帶來新的視角傳遞生活風格。

COPYRIGHT ©2025 FLAT43.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flat43@theflat43.com

 

FLAT43是一家位於台灣的獨立線上雜誌,我們與具有獨特思維的品牌事物直接合作,透過整合量身訂製創意內容,經過企劃實現與實地編輯,原創影像和文字企劃是我們主要的核心,我們帶來新的視角傳遞生活風格。

COPYRIGHT ©2025 FLAT43.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flat43@theflat4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