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 - 關於抽象:亞紀畫廊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以雙展形式對照台灣戰後以降的藝術實踐,展出《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關於抽象》,以陳德旺、陳庭詩兩位長期獨立於主流體系的藝術家為起點,延伸至李德、許雨仁、林亦軒、楊乃臻等六位藝術家,對戰後與當代的抽象藝術發展提出觀察與再詮釋。展覽同時與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行的寫實展《凝視他方的旋轉小路》對應,呈現兩種觀看方法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並置與共振。

 

當抽象不只是形式,展覽呈現戰後至當代的內在精神探索 

紐曼(Barnett Newman)1948 年在〈崇高就是現在〉一文中即提出,在神話與宗教退場後,藝術如何仍能創造崇高經驗,這段提問影響後來歐美抽象運動的精神底色,也間接啟動了東方藝術家對非中心性與非形式邏輯的思考。

1937 年陳德旺創立「Mouve 洋畫集團」,主張「創造明日的繪畫、避免隨波逐流」,在當時具突破性意義。他與同代藝術家長年探索西方表現形式與東方精神之間的張力,而這場對話在李德、許雨仁、陳庭詩的作品中逐漸顯現為一種哲學式的線條書寫與形象消融。李德曾言:「畫,最後就在一條——足以代表你,而又提煉出深度的線。」這條線既不是符號也非輪廓,而是觀念與存在交會的痕跡。

 

陳庭詩 Chen TingShih, 窗 (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Window, 1960, 木版畫 woodblock prints, 39 x 59.5 cm
楊乃臻 Yang NaiJen, Little by little, 2023,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30 x 40 x 3.5 cm
林亦軒 Lin YiHsuan, 菜鳥組曲 Yardbird Suite, 2023, 畫布油彩、噴漆 oil and spray on canvas, 150 x 148.5 cm


抽象對當代資本語境的反思與回應

展覽也對應當代創作中抽象與東方哲學之間的再度融合。林亦軒與楊乃臻的繪畫行為延續這種非二元邏輯的延展,他們的創作不是將東方視覺再現為形式裝飾,而是從內在性與文化對話中出發,透過繪畫實踐將「空」作為轉化與連結的容器。在他們筆下,繪畫成為「我」與非我共存的現場,也是一種對於當代資本視覺過剩的內在回應。

展覽後段進一步指向今日藝術在全球資本與市場美學環境下的處境。藝術創作逐漸淪為重複既有經驗的裝飾公式,異化為過度合併與引用的平庸生產方式。這使得作品失去內在精神,只剩下感官過剩與風格混合的疲乏樣貌。

亞紀畫廊透過本展企圖回到創作本質,讓藝術重新作為對世界與自身關係的回應與實踐場,將「抽象」還原為一種流動而未竟的語言行動。

 

展覽名稱: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 - 關於抽象

展覽藝術家:陳庭詩 Chen TingShih、陳德旺 Chen DeWang、許雨仁 HsuYuJen、李德 Read Lee、林亦軒 Lin YiHsuan、楊乃臻 Yang NaiJen

展期:即日起 - 2025.05.24

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3樓)

 

李德 Read Lee, 在天之涯 In a Faraway Place, 1983,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130 x 97 cm
德旺 Chen DeWang, 裸女與浴盆 Nude Girl with Bathtub, 1980,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61 x 45.5 cm

文字:
影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