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超級藝廊」Mega Gallery 是當今國際級藝廊全球擴張時代中,具有絕對份量的存在,他們不但是一種模糊了美術館與傳統藝廊界線的「大藝廊」,還是許多內行藝術迷看展時,不可或缺的口袋名單。
用藝術重新刻畫城市面貌
今年四月,當超級藝廊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的洛杉磯據點開幕後,也宣告了全球超級藝廊四天王 (其餘三家分別為:高古軒 Gagosian、豪瑟沃斯 Hauser & Wirth、佩斯 Pace),正式在洛杉磯集結完成。放眼望去,目前全世界,能同時據守這四家藝廊的城市,除了發源地紐約外,就屬香港和倫敦了,如今洛杉磯則是最新的第四座城。
但事情還遠不只如此,事實上近幾年各路國際大藝廊,早就陸續地湧入洛杉磯,光憑今年剛插旗的還有里森藝廊(Lisson Gallery) 和瑪莉安古德曼藝廊 (Marian Goodman Gallery) ;更別提已經落足於此的各大戶們,有許多不是在準備更大的空間,就是在拓展第二個新據點,像是豪瑟沃斯前不久,才在西好萊屋區,將一棟30年代的西班牙殖民建築風古蹟,改建成他們在這裡的第二座新空間。
而以上提到的這些藝廊周邊,也都同時群聚著其他為數不少的藝術空間,讓這座天使之城的東西南北,都新興起了熱鬧有趣的文化活力。
緩慢醞釀、不斷演化的洛杉磯藝術
上世紀1910年代,好萊塢開始在這裡落地發芽後,似乎就註定了這裡不可取代的文化霸主地位,各路藝術背景的人才來了,與東岸截然不同的文化移民群也來了,加上這裡的陽光、自由奔放與豐饒物產,形成了洛杉磯特有的舉世娛樂文化。
到了1960年代,當東岸正被紐約畫派搞翻天、北加嬉皮花之子也在搞叛逆之際,洛杉磯也沒閒著,藝術學院們開始蓬勃發展,並同時迎來了他們第一波的藝廊激增期,例如曾經的傳奇藝廊非盧斯 Ferus Gallery。在此之後洛杉磯的商業藝廊空間,像是進入了每十年一次的循環增減,但這裡的藝術發展卻從未停下腳步,過去每當全球進入藝術市場的衰退期,反而是這裡藝術學校與藝術社群間大膽嘗試新實驗的時候,讓這裡總有著從藝術家、策展人到藝評等健全的藝文群體,他們緩慢醞釀、不斷演化,隨時都準備好足夠的能量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