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於旅人,總以一種難以複製的生活秩序迎面而來,每到秋季,氣溫漸漸下降,似乎都在招喚我們重返日本

重新拾獲對極小的細節觀察,對某件看似微不足道之事的專注再次打動,我們看見一種穩定而自律的美感

重返日本的時刻,最終會提醒我們某些看似微小的東西,仍然值得被認真看待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舊銀行建築,還留著神戶港的風: 神戶 Vague

在靠近神戶港口前緣的海岸通上,一座曾是存放鈔票的舊銀行建築,如今轉變為容納視覺與沈默的空間。出身關西的設計師柳原照弘打造的 Vague 藝廊先從法國開始,而後才回到自己的誕生之地日本,他捨棄了大阪的龐雜、京都的傳統,將目光放在神戶這座帶著點距離的安靜港口城市,讓作品適度地眺望港邊,喘口呼吸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水澤恢復澄澈後:活在廣島,走過療傷、紀念與除此之外

兩條時間線交纏,把那一天撚成永恆,永遠潛在廣島望著日子繼續川流,偶爾凝滯,生活也總是找得到疏濬之道。一度炸燬的車站在 2025 年春天邁入第四代,站前六條河悠然蜿蜒如彩帶,京橋川東岸座落著比治山,市區則往西南方呈棋盤狀拓延,遠山、近川和美麗的橋樑無不大開大闔,連同路面電車軌道齊齊奔流出去,把街道布置成晶亮的織錦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浸泡日常與非日常間的摩登場所感:京都百年錢湯船岡溫泉大開放

下了路面電車,順手買幾枚菓子回去點綴新買的京燒陶皿;或把探訪新潮咖啡館的計畫,改成上喫茶店吃數十年不變的烤吐司早餐⋯⋯有些城市天生寵辱不驚,一杯熱茶、一炷線香與一場仗似乎沒有誰比誰更不朽,氣色恬淡得引人不知不覺隨著日常步調流動,漫步參拜或發呆之外,也喜歡沿鴨川信步走向錢湯,鬆鬆軟軟地泡完澡後意猶未盡,暖簾頓時化為轉場的機關,一回神又已坐進拉麵攤,等到身心都徹底飽足才暖暖地想,啊,差不多可以回家囉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京都香事,三條通上的百年香老舖林龍昇堂

來京都尋香似乎合情合理,京都作為守護日本傳統文化的古都,百年香堂、香舖還依然堅守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走在中京區三條通附近兜轉,藏在巷內的林龍昇堂香老鋪,就像按下時間慢速鍵,聞香但不見煙,更多的是背後蘊藏的歷史與工藝魅力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以一隻鹿的視線從島回望陸:如果可以,下輩子投胎當宮島的鹿

宮島是嚴島的通稱,而嚴島又有個舊名叫伊都岐,一時記不住島名譜系也沒關係,身世認得地理,迎接旅人後,一整片風景自然會接力傳遞此地的記憶。

島上不乏住宿處,冠以別莊、離宮的旅館從海濱一路綿延到紅葉谷公園,但來自外國的旅人通常也不會一入境就直奔此地——他們多半從宮島口碼頭乘渡輪而至,行經廣島灣的十分鐘航行對照著整趟相遇醞釀出來的比例,恰如一段意猶未盡的預告片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國立京都國際會館:取建築為徑,在剛柔並濟的光景裡記住關於地球的盼望

有別於市區那些能說各國語言,但仍保有風情的斑斕商店街,隨著叡山電車朝綠意而行,形色殊異的低矮獨棟民宅悠悠略過全景車窗,在寶池(宝ヶ池)站跳下車信步閒晃,隔著從江戶時代閃耀至今的人工湖望過去,才發現山水不只孵化森林步道和公園,牽動京都人與貓狗的日常韻律汩汩流動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當從前的新潮老而不衰,探訪關西兩座摩登時代美術基地:關西美術院、櫻谷文庫

既然時間從不止步,這個註定的明暗就取決於如何看待,與其徒勞撈取,更喜歡探訪某些屹立不搖的建築,矢志不移的寶石折射著世間景色,朝暮斜斜穿過葉隙散成一絲絲刷淡了木地板。置身於那樣的空間內能感受時光對一切的琢磨,有種切身的洗鍊
This image for Image Layouts addon

在質樸裡尋求日常器物流露的細微美感:日本京都器物藝廊 醒 Sei

既然時間從不止步,這個註定的明暗就取決於如何看待,與其徒勞撈取,更喜歡探訪某些屹立不搖的建築,矢志不移的寶石折射著世間景色,朝暮斜斜穿過葉隙散成一絲絲刷淡了木地板。置身於那樣的空間內能感受時光對一切的琢磨,有種切身的洗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