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吃吃喝喝、喜歡看電影,也很多愁善感,容易被感動。」
不管是路邊攤或是餐廳,調酒師劉欣蓓都會把飲食體驗當作一場創作藝術,也會深受廚師在專業上呈現風味的多樣化所感動。在調酒的時候他也想要讓大家有這樣的細膩感受,讓自己每次做一杯調酒有更多故事性、個性更鮮明立體,結合他在空間設定的場景下,音樂與燈光、甚至是精心策劃的距離、角度,給每一位前來的人有觀看科幻、或是實驗性電影般的衝擊。
掌握飲食文化的精準度,說細緻的故事
「我酒量真的很差,喝不到一杯就會醉。」
當問起 UnDer Lab 調酒師劉欣蓓他印象深刻的飲酒經驗是哪一刻時,他的回答讓我們驚呼。作為一位調酒師,劉欣蓓卻是非典型調酒師,私下愛喝咖啡、愛喝茶,卻很少喝酒。
因為酒量差無法完整體驗品酒帶來的放鬆,所以還沒怎麼理解喝酒之前就已經先醉了,但也因為這樣,他反而更能理解與他一樣狀態的客人。他進一步思考如何用剛好的酒精量讓自己保持飲酒的微醺愉悅,他想起那些會感動自己的飲食過程,茶、咖啡、甜點、菜餚,也一邊掉入了食材的世界,像是進到和土地更近的距離裡,他掌握到食材本身的滋味與調酒風味有許多連結、平衡與火花,開始試著創造讓他自己覺得好喝、又沒有負擔的調酒。
因為喜歡食材轉化成各種風味的變化,所以更對廚師做 Tasting menu 的過程裡感到敬佩,他思考如何在每一季有一套完整的細緻呈現,其中又含有故事性,在那個過程裡他領悟到食物的處理手法很重要,跟調酒之間的風味搭配需要掌握得很精準。
在還沒開店之前他很難在一間人聲鼎沸的餐酒館裡與客人說一杯酒的創作過程,舉例跟客人介紹為什麼這一杯酒使用到了解剖的野薑花、發酵的小玉西瓜、青花椒的香氛,像是裡頭代表台灣醃製食材的文化、季節過渡,還有鮮味在調酒裡的表現細節。
於是他開始嘗試在休假時做實驗性的客座快閃,模仿類似日式料理 omakase 無菜單的形式,用甜點與餐酒做搭配來表達自己的概念,漸漸的雛形越越來越像一個完整計畫。那個時候台北已經開始流行調酒搭餐,在很多餐廳可以看到除了 wine pairing 也有 cocktail pairing,同時酒吧也有了套餐形式的酒單,像是 Room by le Kief。他在國外旅行的觀察下也發現 cocktail tasting menu 其實也行之有年了,他相信台灣也準備好接受新的飲酒體驗,而此時地下與實驗感的 UnDer Lab 也在一切細節都到位後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