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猩弟 Cindy 的工作室時,迎接我們的是一片簡約且美好的窗明几淨,她笑說自己不喜歡空間裡堆太多雜物。無隔間的客廳與廚房共享著通透明亮的氛圍,長桌上迎接我們的是猩弟多年收藏的餐盤碗盤,她說自己並不是很有系統地在收藏,大部分都是憑藉著感覺,哪些餐盤擺上桌能讓日常料理更添增家的風味,這才是猩弟關注在意的。
她拿起小碟像如獲至寶般和我們分享,這是在日本俗稱二手回收的店裡找到的寶物。「碟子上畫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像這個有鶴、富士山的形狀以及松樹,這在日本都有象徵著吉祥、長壽的意思。」猩弟指著小碟邊角因使用過變色的痕跡,興奮的說:「你看,這就是煮飯的痕跡,我覺得很有溫度喔!」
荒唐但幸福的漁港童年
猩弟在接手經營新合發社群之時,唯一的初衷就是希望讓吃魚文化走入台灣人的家庭日常,一路走來,透過簡易的家庭魚料理,收服了不少原本不吃魚的群眾,但讓猩弟更驚喜的是有一群不吃魚的爸媽,為了孩子在營養攝取上的考量,也想要動手料理魚。
「她們真的會為了小朋友開始學習料理魚,有媽媽跟我分享,比如說她從烤魚開始,簡單灑上鹽巴進烤箱就完成,小朋友很喜歡,媽媽也覺得成就感很高。那她就會想要繼續嘗試其她魚,想著是不是其他魚也是灑一些鹽巴,小朋友就都會買單。」這個族群讓猩弟格外感動。
猩弟和我們分享她在大溪買到的「青茵螺」,她開心地拎著一整袋黑如石頭的海鮮回家,對她來說這是與弟弟童年在海邊的回憶,但對小朋友來說就是非常陌生的食材,當小朋友大喊著:這什麼好奇怪喔!猩弟會試著誘勸:「你試試看嘛,你吃吃看。」
當餐桌上多了魚料理,餐桌的話題就會延伸。對猩弟來說,從小就讓孩子在餐桌上看到一整條魚,也算是一種「魚的知識養成」,好奇的小朋友就會開始想知道這條魚為什麼是這個顏色、為什麼長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拓展對魚和海鮮的想像,這也是來自猩弟獨一無二的港邊童年所帶來的影響。
「我真的覺得我的童年很幸福,但是還挺荒唐的!」猩弟大笑的說,回想起小時候常往海邊跑,有次去海邊不小心腳踩到鐵釘,就這樣踩著走回家,媽媽一看到就把鐵釘拔出來,用板子敲她腳底板,把血水擠出來後,讓她把腳泡在消毒水裡,隔天打破傷風就結束這回合了。
說起自己的爸媽,猩弟面露驕傲的說著,小時候在颱風天看著爸爸捕魚回來,門一打開,提著水桶的爸爸在她眼裡,就宛如是超級英雄般閃閃發光。每次爸爸捕到特別的魚也會親自下廚,是她記憶裡非常深刻的一魚三吃,一是切生魚片、二是煮味噌魚湯,三是炒薑絲,用類似紅燒的處理方式端上獨有的猩弟家魚料理。
用心讓大家以更有趣的方式接觸海鮮文化的猩弟,她看見日本從產地為魚類做品牌化的推廣,雖然台灣鮮少有人有相對豐富的資源來經營這樣的項目,但這件事給了猩弟靈感,如果她也能運用自身的資源來做海鮮文化的推廣呢。這些童年回憶都像是在幫猩弟鋪好長大後回家的路,回家開始幫忙新合發相關事業,猩弟直言:「十年前我回到家,穿上雨鞋去產地,我發現我很喜歡產地的人事物,那讓我感覺很在地,台台的但很貼近,這種充滿生命力的感覺,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