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的行星系無話不談 ⸺ 專訪珠寶設計師 Phoebe,與一間北歐鳳梨般的選物店

 

把城市與人事物的關係收斂到一個程度,或許會抵達這道思索:假如不依循兩點一線的劇情,那麼無論是光線柔潤,或有濕氣揮之不去的每分每秒,我們會自然而然在什麼樣的地方做什麼?

城市暗示你去逛獨立小店還是在書店裡流連?抬頭找星星時會騎腳踏車閒晃,或在河濱公園躺平?整體文化是否鼓勵個體展演各自的魅力?

珠寶設計師 Phoebe 開在敦南林蔭大道邊的選物店 CHANG CHANG Jewellery & Shop,很像是一種解答,行星系那般凝縮了各個城市的奧義,思維圍繞著當代珠寶的觀念、她喜愛且有意識找尋的基調,透過材質之於五感的影響來突破與理解既定感受,明暗、凝固、冷暖交錯,在表層裝飾和內在對話間不斷碰撞。 

這樣一間低調的小店內上演著跨時區的光景,但奇妙的是,去到任何一處的 Phoebe 都始終如一,生活不必在他方。

 

無論是 2011 年遠赴佛羅倫斯學金工、回台北開店或休假、一發現感興趣的工藝展會又飛去歐洲,Phoebe 每一天的開場韻律都悠緩,喝咖啡吃早餐配水果,「會打坐,也會躺在地板上,都跟我在國外過的生活一樣。」

在國內外當然都騎腳踏車,如今的店面便是騎車途中偶拾,銅綠色調的冷滑金屬面與疏密有致的木牆、古典木櫃交錯,襯托著珠寶、服飾、器皿、擺設⋯⋯等生活什物,從視覺、材質記憶到姿態都散發出殊異的氣質。40 多年前,雙星大廈搭上敦化南路逐段開通的浪潮,紅磚影淡淡透進室內,城市也好、物件也好,歷久彌新的肌理都在此匯流。

Phoebe 的鋼管腳踏車平時就擺在辦公桌後方,像日常佩戴的簡約首飾那樣,每件都蘊含她對材質穩定性的喜好和線條創造出來的節奏感;桌邊則常有筆記本、鋼筆與書,「我習慣接收全部資訊再一一攤開,雖然要花一段時間整理,但一旦釐清思緒後,幾乎都不會有遺憾。」

 

散落的自然,直覺的安排

面對琳瑯滿目,抉擇本身便是一場修煉,當大眾被可能性淹沒時,選物店卻把考驗當成座標,朝不懼孤獨的美感篤定前進。

店內有善用石頭色澤及金屬線條組成極具結構感的日本首飾,以珠寶形式捕捉脆弱的美與矛盾;也有堅持就地取材、讓手工藝和自然共生的藤編家飾,代代相傳的技藝散發出文物氣息,居高凝望,儼然不朽的智者。

美是文明史上歷歷可考的底色,可是物件不語,要怎麼從世界各地來到台北這方宇宙?

「我有一次在丹麥逛進一間小店,就是 KOKOON 這個牌子,春夏秋冬都用真絲來設計系列作。」俐落的剪裁加上親膚質地,都呼應著 Phoebe 對品牌及女性力量的理念;老闆剛好在店內,雙方一拍即合,「疫情後他們把所有通路都關掉,唯一留下來的就是 CHANG CHANG。」

即使在 KOKOON 暫停營運後,柔韌輪廓仍在櫃檯旁見證著這段藉由手藝交換的默契;一旁掛著摩洛哥生活風格品牌 LRNCE 的刺繡罩袍,同品牌陶器在整間店與馬拉喀什的大地間,用繽紛色彩憑空鋪展成一條連結。

順應直覺從海外選進來的少量商品,又輾轉送到眼光獨具的有緣人手上,這樣的交易每實現一次都如同一小簇星火乍現光芒,Phoebe 難道不怕有一天奇蹟失靈?

「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天賦,但我就是會莫名其妙看見喜歡的東西。」絲毫沒有資訊焦慮的她轉了個身,也是從他人的選品哲學中看透生命經驗的客人,當回老闆時,同樣任憑整間店自由呼吸,「用自己的方式讓品牌去找對的人產生共鳴。」

CHANG CHANG Jewellery & Shop
珠寶設計師 Phoebe
透過材質之於五感的影響來突破與理解既定感受,明暗、凝固、冷暖交錯,在表層裝飾和內在對話間不斷碰撞
面對琳瑯滿目,抉擇本身便是一場修煉,當大眾被可能性淹沒時,選物店卻把考驗當成座標,朝不懼孤獨的美感篤定前進


一間北歐鳳梨般的選物店

選物店的迷人在於用局部的構圖串成多面體,一切並不對稱。

Phoebe 喜歡整齊但不迷戀規則,物件無分鉅細,都在她眼中各自組隊,從不為追求形式上的平衡而刻意按功能調配比例,「我只幫選品找到擺起來最漂亮的狀態,讓它們合而為一,不是要塑造一個形象讓別人去追尋,而是促使每個人去感應自己的魅力。」

這番魅力不至於極簡,也並非侘寂,Phoebe 自覺光譜在冷靜中帶有暖意,乾淨、飽和,往往帶點曖昧的色調;尋思了很久,她悟出來的混種風格叫做北歐鳳梨:「鳳梨明明充滿台灣風情,但這間店像是我們『去到北歐看見的一顆鳳梨』,飄揚過海以後,還是飄散著台灣的味道。」

當一抹裹著高緯度清脆氣息的台灣魂,不跟市場對答案,乍聽瀟灑,但會不會也知易行難?

「每次有點懷疑自己,就會有知音跑出來,暗示我要繼續做自己。」就像 Phoebe 介紹品牌,總熱衷於介紹經營者和工匠的匠心,客人喜歡與否是其次,但做每件事都忠於信念的話會凝聚成一股力量,「我覺得社會滿需要的」。

或許作為選物店的價值,也包含經營街角的一方備忘錄,提醒路過的人即使不譁眾取寵,多花點時間堅守自我的特色依然可行。

 

成為店鋪的化身

「除了開拓工藝視野,你問我對義大利還留下什麼印象,我突然想起很多店的老闆都在店裡面,也不在乎姿態時不時髦、商業布局如何,」化身為店鋪的老闆們不外乎專心做冰淇淋、時時思考跟文化有關的一切,背後經年累月的從容氣度能觸及生命的內涵。

也喜歡親自顧店的 Phoebe,說起以往與員工相處時,因為店內空間有限,她反而無處可去,「你知道我都常常跑去哪裡嗎?就是書店。」看完一本書之後的散步,和任何一段路都截然不同,「有時候會一直摸自己的心,感覺真好,進入某些人的思想後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奇怪。」讓她相信自己不需要為了身分而區分角色,回到自己顧店其實就是最舒適的。

逐漸告別波濤洶湧,文學上的昇華也貼合 Phoebe 決定收斂當代珠寶刻意叛離定義、以解構為目標的前衛意識,轉而探討材質的精煉過程。

搬來敦南前,除了用心做女性藝術家專訪,也密集分析專注應用特定材質的品牌,彷彿在森林中採集。不料搬遷撞上疫情,Phoebe 順勢梳理情緒,遂有了如今的 CHANG CHANG Jewellery & Shop,一切回歸最貼近人的材質,「比如花瓶為什麼要選陶?因為擺上花的感受更深刻;沒有骨瓷,只選選細緻一點的玻璃,就是為了表達輕透和薄。」

 

以材質縷述

物質成了屬性穩定的表述媒介,是一門無需亦無法翻譯的語言,一瞬接觸就能抵達千言萬語也難以企及的精神維度:「以黃金來說,即使幾百年過後會浮現一些痕跡,但它永遠不會失去本質,還是一樣珍貴。」

身兼設計師、策展人暨空間經營者的 Phoebe,在訪談間不時說自己的思維比較跳躍;然而吾道不孤,品味也帶著她走得更深遠,除了發揮珠寶設計、選品長才,她也透過與不同合作夥伴推出聯名濾掛咖啡和女性藝術家書籍 (artists' book),展現跨領域創作的相互映照。拓展物質能啟發的情感生態時,「不同身分的視角其實也提醒我,美感並不是孤立的偏好。」對她而言合作好比播種,「讓質感落實生活,也落實人與人的相處,更有勇氣為原生性找到自信。」

她形容這種冷靜「美麗且充滿故事」,浩瀚敘事下的吉光片羽不採用隨波或逐利的脈絡,展架只供故事棲身,待每一段旅程中的邂逅登台,任靈感隨著緣分代謝,如此形成城市漫遊的一環,店鋪如容器,布滿關於物我的隱喻。 

CHANG CHANG Jewellery & Shop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1段281號1樓

 

https://www.changchang.tw/

物質成了屬性穩定的表述媒介,是一門無需亦無法翻譯的語言,一瞬接觸就能抵達千言萬語也難以企及的精神維度
身兼設計師、策展人暨空間經營者的 Phoebe,在訪談間不時說自己的思維比較跳躍

文字: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