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職業的相似之處或與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得更多,如果說有什麼職業善於觀察人類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畫家與髮型師必是箇中翹楚。兩者基於對象的談吐、表情、個人風格而加以塑造的形象與樣貌,是高度創作和藝術展示的一種表現。身兼插畫師、髮型設計師與陶藝家的 Norman 從一本黑色小冊子開始畫畫,在為客人剪髮之餘的時間,那些平日凝視下的輪廓與眼神就此不知不覺留在冊子裡成為一幅幅生動速影。
畫圖是埋在心底的嚮往
談起人生中拾起的三個不同身份,Norman 覺得一切源頭其實與小時候的嚮往不脫關係。一開始選擇美髮事業是安撫母親不為孩子經濟生存而做出的決定,但在與髮型師身份相伴的這麼多年之間,Norman 其實一直都沒有忘記內心最想做的事情還是畫圖與創作。在這份工作內接觸到的大量人群也默默成為滋養他的創作靈感,無論是在髮廊或是因拍攝而隨行的國內外景工作,一路上遇見的形形色色人物,詼諧的行為都在 Norman 一筆一毫的線條之間不加修飾地記錄了下來。
留跡於黑白筆墨的當下
觀察 Norman 的創作,他筆下的人物筆直修長,常常露出一副深思熟慮的表情,讓人猜不透背後的情緒。對此,他輕道:「我筆下的人物,我喜歡讓他們在一個狀態裡,是想讓觀者不那麼直接的能看清楚,就像是我所遇到的人一樣。當我藉由髮型或者陶藝教學,會發現每個人都會有掩藏的一面,而那個模糊界線是我一直在捕捉的。」或許那若即若離的美感也從黑白筆觸延伸開來,Norman 表示使用墨水筆創作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爲剛開始是利用剪髮之間的空檔來創作,使用墨水筆能快速地描繪出當下的畫面。「我不是那種計畫型的創作者,我很跟著當下的狀態讓筆墨自己去說話,筆墨的輕重也很看我當下的感覺。」
從平面到立體的完整創作旅程
從髮型、插畫再到陶藝,陶藝像是完整了這塊創作的拼圖。對於人類面部的觀察,轉譯至平面留影,在這兩著之間,Norman 發現必須在另一層立體維度中讓創作結果更為完整,陶藝的路就這麼展開了。「某一次展覽時,我覺得缺少了立體雕塑。所以去上了一堂陶藝課,就直接買土回家開始創作。」相較於繪畫,陶土要考慮的面向更多,土的收縮率及釉色的化學反應,不同角度的結構支撐都影響著陶器最終的成相。陶土帶來的不確定感與失敗,一步步磨著他,從想掌控一切,逐漸轉變成用更輕鬆的態度去看待陶土。「陶土只都能努力到進窯前的最後一刻,剩下的一切都只能交由火來變化。而我現在更注重的是姿態的流暢度,及是否能夠直接準確的像繪畫一樣乾脆,但一樣要保有那細碎的呢喃在作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