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哈德森谷地的親密藝術空間:迪亞畢肯美術館 Dia Beacon

 

從德州西部邊境的當代藝術要塞馬爾法 Marfa,到位在紐約市旁哈德森谷地的迪亞畢肯美術館 Dia Beacon,透過實際探訪我們能一窺美國當代藝術的浪潮。迪亞畢肯美術館是由迪亞基金會 Dia Foundation 2003年成立。名稱中的 「Dia」,源自希臘語的通過穿過之意,意指希望能將藝術家們雄心勃勃的藝術計畫通過適當的資金聯繫起來。 

 

藝術家羅伯特.歐文 Robert Irwin 用光建立建築與人的親密

在地景藝術興起的 1970 年代,許多發生在美國西部荒野的史詩級地景藝術項目,幾乎清一色皆由迪亞基金會贊助,這其中既包含了唐納德.賈德的馬爾法計畫;到了 8090 年代,隨著西岸任務的階段性完成,迪亞基金回到紐約,除了先在大藝廊興起的雀爾喜區成立空間外,也開始進行美術館的建立,並交由當時年僅 25 歲便擔任古根漢副館長的邁克爾.戈文負責執行 ( Michael Govan,現任 LACMA 館長)

由於美國當時的文化氛圍已經歷過一波當代藝術反動的洗禮,主張將藝術品從傳統白牆帶走的風潮已然形成。作為一向支持此概念的迪亞基金會,在尋思最適合其美術館的選址時,便在邁克爾.戈文某日駕駛小飛機飛過哈德森谷地畢肯小鎮 Beacon 的天空後,相中了一座曾為納貝斯克食品公司的餅乾製造工廠。他們深信,藝術家們一定會喜歡在這個遠離市區、原始、寬廣且光線充足的空間展出作品。

與許多美術館建設時的聲勢浩大不同,迪亞畢肯美術館在建立時,並沒有委推赫赫有名的建築師,而是選擇來自加州的光線與極簡藝術大師羅伯特.歐文 Robert Irwin。作為設計師與未來也會在此展出藝術家的雙重身份,羅伯特.歐文仔細研究了這座廢棄工廠的的特點,並儘可能地保留這裡的原貌。他表示他要建立的是自己與此地的親密感,其他藝術家與此地親密感,以及未來觀眾與此地的親密感。



一個展間,一個藝術家

終於迪亞畢肯美術館在 2003 年正式對外開放,除了在建築方面走出與其他美術館不同的路,迪亞畢肯美術館的展出方式,也一樣具革命性。雖然有著與紐約 MOMA 一樣大的場地,但卻只展出相對少數的藝術家作品,因為他們認為作品不該作為藝術選集般零散的展示,而是需要深入展示。因此在迪亞美術館的每個展間,都僅展出一位藝術家的系列作品,並皆是以藝術家希望被觀看的方式展出,好讓觀眾有更深入的體驗與了解。

畢肯本身就是個美麗的小鎮,從紐約市中央車站坐火車前往,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旁邊的 Cold Spring 亦是個保留美國早年新英格蘭風情的古鎮。而如今,隨著迪亞畢肯美術館的到來,相比嘈雜的文化之都,畢肯更像是個遠離喧囂,使人靜謐的藝文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