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義與設限為一家咖啡廳,位於台北東區巷弄的 (beanroom) 自陳這更像是一個關於咖啡之旅的體驗場所,結合開放設計與永續理念,(beanroom) 創辦人 Joyce 細膩感受自己對空間、視覺、聽覺、咖啡風味的感受,逐步建構出她理想的咖啡體驗場域。在那份對咖啡浪漫感性下的熱情,她用更貼近理性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咖啡文化。
找到自己的咖啡風味,在空間感受 beyond bean to bar
(beanroom) 空間設計由擅長將建築語彙融入室內空間的水相設計,團隊以「行為」作為設計出發,建構了一個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咖啡場域,同時做出了大膽的咖啡視覺陳列。佇立在店鋪前方的是一顆接近六米高的榕樹,幾乎將整個空間隱藏,水相設計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進行「開放」是否為唯一設計手法,在探索內部和外部的二元性團隊實踐了拿捏光線、創造場域、讓更多消費者自然參與 (beanroom) ,也將空間載體更加融入周圍環境。
進入(beanroom) 映入眼簾的是由紅銅鋪面的吧台,位於空間的正中央,輕易的將我們的視覺延伸至空間全貌。中島外側的立面褶皺肌理,是以運送、搬運生豆的麻布袋為模具創造出的隱藏故事,由形式上的 bean to bar 轉換為自咖啡產區到消費者手中那杯咖啡的風味之旅。空間概念生動展現出有機形狀和咖啡故事。「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在此品飲手沖咖啡、體驗咖啡風味,或是自己創造屬於自我的咖啡風味。」Joyce 分享了她的理念。
送給咖啡人的永續禮物
(beanroom) 是一個強調感官體驗的咖啡文化品牌,將咖啡豆作為載體,承載消費者的體驗與故事,並傳達情感給他人。如同品牌縮寫 BR 象徵祝福 Best Regards 的心意 。品牌特別選擇以永續概念為主的產區或莊園生產的咖啡生豆,透過日常的消費行為,自然而然地實現永續目標,讓現代人的永續議題成為下一代人的日常。
空間的永續則透過著手更新產品視覺,讓包裝成為空間的主角,將大體量的商品陳列架轉換為運用彈性的重覆性結構體,多元使用。如此不僅減少設計固化後產生的審美疲勞,也減少因市場趨勢變化而進行空間調整時產生的大量裝修廢材,透過行為的方式達成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