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坡道彎入台北天母的窄巷,Mei的工作室,A Stone 前身為美軍駐台時期以石頭為建材基底的高挑建築——步入大門,輕柔的光線隨著天候流動,以不同姿態灑落牆面;窗外大把的綠意不經意蔓延進入屋內,停留在Mei一手打理的傢俱擺飾與針織作品上。寬敞而寧靜的空間,流露出些許遺世獨立的氣息。
其實並不存在某一個瞬間告訴自己:針織創作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這是針織藝術家黃郁媚(Mei)忙碌的其中一日——打開到貨包裹,於工作室盤點、整理素材之餘,還需確認針織服裝的案件進度,並籌劃下一檔展覽的細節。長年在海外工作的Mei坦言,自己從未想過,在 2020年返台等待國際簽證期間,舉辦展覽「Loop in Progress 弧線前進」後,竟然會順勢留在台灣將近一年。以 A Stone 作為新的出發點,近期更忙於策劃林宥嘉演唱會的服飾設計,「一切都出乎意料」,Mei 笑著回顧。
常見的織品(Textile)製作方法有梭織(Weaving)、針織(Knitting),前兩者是許多大宗布料的製作方式,而簇絨 (Tufting) 在近代則常應用於地毯製作,用以節省時間、人力成本。Mei善於結合傳統針織技法於服裝、掛袋等創作中,作品曾兩度於 2018 及 2020 年登上英國倫敦時裝周,然而,回顧過去至現今的狀態,「其實並不存在某一個瞬間告訴自己:針織創作就是我想做的事情」,Mei緩緩說道,一切都是不斷探索而來的,並且,至今她仍舊身處探索的路途中。
針織是對於心理層面的關注,也是療癒自己的過程
自高中開始,Mei 便對藝術、設計領域很感興趣。常往畫室跑的她,當時嚮往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因此大學進入織品設計系專攻毛衣設計。有著異國夢的 Mei,接著遠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就讀碩士班,得幸於這段時期,Mei覺察到自己對於創作的思緒逐漸清晰 —— 一般服裝設計(Fashion Design)的創作邏輯其實與紡織品(Textile Design)不盡相同,服裝設計是從「尋找」布料開始,而針織設計是從「製作」布料下手。Mei發現,「一件服裝不見得需要很『有趣』的布,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平實的布料加上一個創作亮點。」
而 Mei 口中的「創作亮點」,經常來自她對人們心理層面的關注。「我本身很躁動,做針織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可以冷靜下來。」從自己身上出發,Mei創作的關注面向曾以藝術治療為題,意即透過藝術等媒介,去探索個人的問題和潛能,甚或達到身心療癒的感受,作品「ADHD」因而誕生。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相較於同心智年齡者,專注力更難集中、難以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與神經疾患。藉由思索人之於服飾間的互動,Mei透過鮮明的色彩、在織品邊緣加上無數個可以打結的扣環,達到將人們的轉移注意力到物件上的效果。
揣摩穿著者的感受常是Mei最注重的創作環節。相較於其他設計,如工業設計是以考量人們的「使用情境」作為出發點進行設計,「服裝設計似乎有著某種英雄主義的展現,隱含許多設計師想傳遞的價值、風格在其中。」因此,Mei 的另一項作品,「一個療癒的空間 A Therapeutic Space」關注更多服飾與穿著者之間的關係。創作過程中,Mei 藉由多次自己與他人試穿的經驗,揣摩如何藉由針織服飾帶來視覺、觸覺上的療癒效果,不過,「先被療癒到的,往往是自己,我期望透過展現自己被療癒的過程,讓大家看見作品時,也能進入被療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