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DDESIGN 喜的燈飾的台北門市於最近重新開啟,這棟三層樓的建築讓一個問題變得更清楚,「光,如何被生活實際地使用?」。這次空間由蟲點子設計團隊設計,一樓與地下室保留極大留白,讓燈光在空間裡產生位置感;二樓設有沉浸式光氛體驗間與半訂製服務 SEED Lab,從生活節奏與參與角度,讓使用者不只是觀看者。
從機構工藝出發,重新設計光的存在方式
SEEDDESIGN 的創辦人陳昭成來自機械背景,品牌成立初期即以金屬結構、熱參數控制與內六角螺絲為組裝標準,追求的是穩定與安全。但這些工藝語言並沒有被遺忘,而是在設計總監李慧倫與設計師張幻柔的手中轉譯為更生活化的語感。結構踏實的成為燈具語言的一部分。這次空間重新開啟,也等於把這種從工藝延伸出的細節美學搬進現場,讓使用者親手調整角度、亮度與材質搭配。
SEED Lab 半客製燈飾,從顏色到結構都能參與
二樓空間設有 SEED Lab 與光氛體驗間。SEED Lab 提供半訂製服務,從吊掛結構、燈罩材質、金屬顏色與配比自由調整,六月起也將開放 DOME 2.0 色彩模組,使用者不只選擇產品,而是共同參與組成。而光氛體驗間由湯石照明團隊設計,模擬五種生活情境,回家、用餐、觀影、紅酒與入夜。每種光的變化都不做說明,只讓使用者自己走進去,感受當光成為一種日常條件時,怎麼與空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