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入題,在台北雙年展史上並非毫無先例,不過,在《小世界 Small World》誕生前,或許是由於甫掙脫彷彿時間機器的疫情,渙散的體感尚處於得加速重聚階段,所以上一屆已走到「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了,這次倒是重回近身範圍,剖開未必細細端詳過的層次,靈活地窮盡知覺,探索經隔離、解放而後洗牌的秩序。
時至 2023 年,既然我們仍舊討論著世界何以在精密的演算下,演變得模糊到不似現實,此時索性躍入展覽想一想——現實究竟由什麼組成,又讓我們感受到什麼?
剪票進場的入口固然在一樓,不過,入世的法門從來不只固定一種,如果天色清朗,不妨先飄然下樓穿過玻璃門抵達中庭花園,娜塔莎・薩德爾・哈吉安 (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六件一組的聲音雕塑《心・坎》如幻獸般蟄伏在草木間,色彩隨光影流轉,聲響嘈嘈切切交織著,汲取環境中若隱若現的瞬間,磨碎後摻著綠意灑進耳裡,順便把不自覺閉上眼的我們拉住,輕輕按著周遭的韻律重塑。
稍坐片刻再起身,掉頭入館時已是一座嶄新的世界,若逕行探索,甫暖身完畢的感官會觸及皮歐・阿巴德 (Pio Abad) 的雕塑:一枚枚巨型陶製字母平躺著,土地如同反芻己身血肉,在大理石磚上疊加一層詩意;穿梭在這篇菲律賓原住民伊巴丹族詩文中,思及他們的語言與蘭嶼達悟人幾乎相通,剎那間,四面泥塑的湛藍牆面似乎也泛起了浪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