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湖工業區,溫室 WENS 是舊工業廠房改造而成的共同工作室,許多工藝、音樂、藝文創作者與品牌創辦人皆於此匯聚。乘著廠房舊有的貨梯步入溫室,近百坪的空間保留了陳年的鐵製內務櫃,散落各處的作品與灑入窗內的柔柔日光,交織成一場場小型展覽;泛銀白色澤的隔板則劃分出每位創作者的工作空間,而坐擁其中一區的,便是凝聚人們於此的纖維藝術家李佳玲 Jialing Lee 。
曾任產品設計師、策展人,亦身為設計團隊「佳佳百貨」與生活品牌「小佳碧玉 Pieces of Jade」的創辦人,李佳玲善於透過物件設計來詮釋、留存已消失的或即將消失的工藝技術與文化。 同時具備工業設計與複合媒材創作(mixed media)思維的她,作品總是一再令人們驚艷——原來手工藝技法與數位設計方法並非對立,兩者其實藏有許多交集。
如今年(2022)甫完成的作品 〈The Whisper of the Stones〉,訴說著蘭嶼原生蘭花的今昔故事:1947年,蘭嶼蘭花在日本花卉展獲獎後,這座小島因而得「蘭花之島」之名,吸引各方前來大量採摘,直至一天,蘭花原生種便因過度採摘而消失。李佳玲便以軟浮雕創作來回應這段記憶,抱枕上標有原生種蘭花絕跡前,中研院植物研究院 (HAST) 記載的田野紀錄地點 —— 椰油村(Yehyu Village)至相愛山(Hsiangaishan)之間的路程——另外也以刺繡描繪植物剪影,形塑「似在,卻已不在」的蘭花意象。
喚醒沈睡的記憶與心意
「陳舊的記憶總是令我著迷。」李佳玲如此形容自己的創作初心。而一切的起點,是一支水彩畫筆。
自小學時期拿到母親所送的水彩筆,享受作畫的她早早便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設計師。「我想只做喜歡的事,同時全權掌握自己的工作內容和作息。」當時李佳玲時常在心底默念著設計學系的入學門檻,並在大學如願開始了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探險。
一次接洽到策展工作,李佳玲覺察到自己總是被柔軟的紡品、織品所吸引,「當時的我還難以精準形容這份吸引力是什麼,只是一直去想:布匹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我想追溯這些物件最原始的模樣。」這些疑惑促使她大量鑽研傳統工藝技法,如植物染色、原民的水平式背帶腰織法。
她這才發現,「原來每一個細節,都是很長的一段路程。」而其中更令她著迷的是,在過去的年代,手工藝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將完好的物件交付給他人,「我想,一切的前提是更為重要的東西——想要傳遞給思慕之人的心意。」李佳玲說道,這亦是日後她成立品牌「小佳碧玉」的出發點:藉由生活物件來傳遞心意。而於此同時,她也開始思考:工業設計和傳統工藝,是否一定是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