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志的創作擅長運用日常家居物品與各種材料,組合出富有結構感的裝置藝術。他的實踐過程是一連串精心安排的行動,透過雕塑、現成物、繪畫與抽象材料間的對話,建構出一個充滿記憶、儀式與轉變意味的物質場域。這些作品呈現出個人生活中的熟悉感,也經由重新組合與轉化,建構出一種持續演變的敘事結構。
材料與空間之間製造詩性的間隙,在未定之中與作品產生共振
陳松志今年在鯉魚藝廊展出的《劃黑》個展中,他進一步探討行動與邊界的意涵,而「劃黑」像是一場名為「Black Dancing」的舞動,在空間中留下緩慢而堅定的軌跡,也是一種界線的書寫方式。它是身體與空間的對抗與纏繞,同時是在秩序表面上滑過的暗影,這樣的劃記象徵著對既有秩序、形式與歷史的塗改與裂解、流動中的造型表現。它是一種主動的劃動,也是一段持續的痕跡書寫,在物體與人之間緩緩滲出未被命名的記憶與情緒。
展出中新系列裝置作品《無題(方桌)》(2025)、《無題(櫃子)》(2025)、《無題(素描)》(2025)、《無題(亞麻金)》(2025)、《無題2022 #BN2》(2022)多以日常家居用品為基礎,包括充滿舊時代感的方桌、木櫃、舊衣、山夾板、棉布等物。這些來自過去生活記憶的物品被巧妙地集中、拆解、重構,有些甚至是在展覽現場即興完成。每一件裝置作品提供觀眾一個迥異的觀看視角與空間體驗,呈現出材料之間的積疊、交錯與混合。
陳松志透過簡單的材料與精煉的手法,創造出自由而開放的空間氛圍,試圖捕捉生活中那稍縱即逝的瞬間,讓凝視的現場感受到柔韌而富彈性的縫隙與想像空間。這些物件的意義不斷游移,呈現開放的結構與多重層次的詮釋方向,我們這些相互關聯的物品、符號與意念的相遇中,感受到一段過往的歷史與人們的生活痕跡。藝術家反覆使用生活中殘破、真實的元素,呼應他長期關注記憶、身體與場所之間的曖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