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生成建築,行為創造視線:水相設計於在河之洲描繪出共居關係

 

沿著水岸漫長的彎曲,住宅的量體在地勢與潮汐間緩慢延展,紅樹林與光影交錯的平面將建築量體推向更寬的面向。傢俱隨地形旋轉,氣流從河面升起,流入空間,在折線與牆面之間持續游移,不斷交換著生活的溫度與寧靜。

 

水相設計依循自然生成的弧線鋪展量體,建築沿著地形如沙洲般生長,水氣沿窗的邊緣緩慢推移,形成一條可穿越的線。家具與使用者在佈局裡化作臨時停駐的碎形,姿態隨時而變。島型中島順著地勢延伸,呈現多重朝向與曲線。

 

在風的線條裡慢慢生成

水相設計進入本案時,將建築作為關係緩慢展開的容器,從居住動線、風向與使用姿態出發,打破依賴框架與結構先行排序生活。從女屋主在吧台工作的姿態出發,從窗外流進來的風速出發,從他們過去生活中那座可互見彼此的開放客廳出發,逐步捕捉並存的柔軟層次與獨立的開展維度,使空間在這些日常行為之間展現出新的共居形態。

住宅基地緊貼淡水河道彎曲的輪廓,河水在潮汐間倒映紅樹林的生長節奏,岸邊地勢呈現不規則曲線。水相設計選擇讓自然生成的弧線如沙洲般生長於地形之上。



風從哪裡來,家具就朝哪裡去

家,其實是兩個獨立靈魂的個體卻又緊緊相依為群體的生活場域。在婚姻關係中,某種程度放掉自我,與另一半相攜協調找到平衡;在空間中,能夠保有自由的獨立性卻又能維持彼此間的緊密與安心。女主人習慣待在吧台空間處理工作,不願意在封閉的書房而錯過與先生互動的時光,兩人的生活重疊處在空間位置上有特別的意義。設計團隊便將中島作為核心,將餐桌、沙發、開放書牆與窗景依序鋪展,創造出一種可互見但不干擾的關係視線。

整體佈局以柔和的方式淡化指引感,透過模糊邊界創造更多選擇。設計師以牆體斜切與預留頂部縫隙導引光線進入,銀漆表面反射日光為柔和的內部亮面,牆體轉化為光的中介層,使空間在視覺與行動之間形成持續的流動。

 

以日照、濕度與陰影標示現在

空間的調性建立在材質與光線的互動關係之中,地面呈現沙礫觸感的天然紋理,色彩在白、灰與石的層層交錯間推移,透過光線產生細微的時間漸變。水相設計將空間作為與時間共同變化的場域,移除象徵性的裝飾,讓材料保持開放的表面,也使光線持續滲入與離開。每一次氣候與日照的轉換,都在牆面與家具留下即時反應的痕跡,內外空間的狀態也隨天色流動。這棟住宅保留了生活的各種停頓,讓彼此之間的關係在其中慢慢堆積,自然都是存在本身的證據,讓居住的行為不斷生成,也不斷展開。

 


文字:
影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