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下去敦北俱樂部陳陸寬《薯條與油封大蒜》:關於愛與想念,獻給台北的酸鹹甜

 

敦化北路上,座落一間令人又愛又恨的餐廳,知名作家舒國治口中的「台北歡樂角落」—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 ,歐美復古帶書卷氣的空間,日夜充斥著城市裡各式各樣男女老少,富藝文情調卻不時蹦出驚人言行。

貓下去鮮明的個性也是老闆陳陸寬的化身。陳陸寬剛發行的新書《薯條與油封大蒜》中,以他一貫率直口吻介紹,對每個一路走來的當下真情流露。曾經走進貓下去的人, 貓下去牽引你走進時光屋,回到那個充滿油封蒜味的餐廳現場⋯⋯

 

獻給台北,一張油封蒜味的創作專輯

那是永遠忘不了的嗅覺記憶。剛做好的油封蒜躺滿鐵盤,層層放在內場推架上靜置,油脂緩緩溶解蒜頭,帶侵略性的強烈氣味分子瀰漫整間餐廳,鑽進皮膚毛細孔的味道幾乎花了一週適應。油封薯條的鮮明形象,深植身心五感對貓下去的第一印象。

陳陸寬的新書《薯條與油封大蒜》,書名帶點紐約氣息,直接又明瞭。別於一般餐廳或主廚著作,它更像一張錄音帶專輯。Intro 下,A 面每道菜像歌曲娓娓道來一切的初衷,穿插食譜、社群上的心情、email 等,透著奇異的青春韻律。第二章節,卡帶翻到 B 面,快節奏重拍如每晚忙碌的餐期,一件件大家耳熟能詳的創舉, 貓下去成為了貓下去。

特殊的編排層次,無論從哪篇開始都能輕易開啟閱讀,寬式語氣與貓式視覺風格,則讓認識貓下去的人重拾起熟悉的味道與感動。走了這麼遠又再度回到原點,第一次我們透過陳陸寬的角度傾聽這間餐廳——這間「最理想的餐廳之於台北」,如何征服每個人的心。

讓思念引路,最美味的菜就是家常菜

實際到貓下去吃飯,像小菜一樣點滿整桌:精煉的烤蔬菜與炒海鮮;滑蛋與煉乳與炸麵包有分解銀絲卷的意識形態;魚子醬和著美乃滋抹開在吐司上;炸雞經醃漬過肉質軟嫩且帶有鹹度,裹地瓜粉下油鍋,皮帶濕潤。 對我們來說新奇的、異國又熟悉的,都源自於陳陸寬對高雄家鄉的記憶符號。

貓下去擅用醬料、喜愛鹹鹹甜甜、香又油又新鮮的烹調,都和陳陸寬早期脫南北上與哈日潮流的經歷有關。 「當時我因爲日本而開始接觸、研究西方料理,」他憶起二十幾歲時在台北租屋處試菜的時光,「但多年後,漸漸發現義大利麵做得再厲害,還是比不上義大利人有說服力,不想再繼續角色扮演了。」

經歷一番極致的崇日尚洋,台味覺醒在心中發芽,陳陸寬慢慢轉移對西菜的追尋,把對家鄉的思念與認同搬上廚房檯面,將大家的台北記憶一味一味找回來。實驗性但不賣弄拼貼重組台洋元素,反映了台北「把什麼都能融合」的折衷特質。他將家常菜餐廳化,變成如今眾人趨之若鶩的「新台北家常菜」。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陳陸寬


創意與教條,來自不違背人性

「如果用一道食物形容台北,我覺得是涼麵。」涼麵幾乎已和貓下去劃上等號的招牌,也是陳陸寬心目中的台北代表。若仔細觀察,涼麵店隱身台北各個角落,營業時間可能是清晨或宵夜,默默守護著城市。「台北人很愛吃涼麵, 這現象也非常台北。不會是嘉義,或其他城市。」確實,「而且台灣特別鍾愛『Q』的口感,也在其他國家沒見過。」

細膩的觀察和出乎意料的台北視角,堆砌出貓下去總是跳脫框架的點子。陳陸寬總是把 「Hospitality(款待)」和「Creativity(創意)」掛在嘴邊不時提醒著大家。例如一些貓下去專屬的服務——即便客人點了一大桌菜,也不需要用筆記錄下來,當下只專注用眼神聆聽客人的需要、或是服務費只收 7%。有的雖已成過去,但專業也好、耍帥也罷,令人莞爾的惡趣味與小貼心,都體現了貓下去的核心信念。「因為有服務熱 情所以成為餐廳,而創造力可以解決問題。」陳陸寬説,「我認為餐廳的價值在於人的使用,沒有人用的地方就不成立。」

 

聚集了所有溫度,那個稱作「家」的地方

「貓下去」名字詼諧又讓人摸不著頭緒,關於命名由來的傳說很多,而陳陸寬表示,這其實是他 27 歲還在當雜誌編輯時,晚上自己寫故事寫出來的酒吧。故事裡的貓下去有著紐約東村 café 的輪廓,可能座落在師大巷內的小店,氛圍類似早期貓下去在徐州路的店面,每晚塞滿最時髦的男女。

貓下去開業至今來到第 14 年,陳陸寬自離家背著夢想與鄉愁,跌跌撞撞在台北扎根,到現在在這座城市佔 有指標性的一席之地。台北之於他不只是能夠證明自己的地方,還有非常深邃的歸屬感。「工作能帶我到處去,可餐廳對我來說——是回家。」

家可以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自己打造出的歸屬,那裡永遠不會拒絕你。陳陸寬相信在貓下去的每件事,最終都會帶領大家回到像家一樣的地方。貓下去和員工、客人們分享相似的品味、共同的信仰,在每個大小日子用充滿家鄉味的獨特食物陪伴著每個人經歷不同人生片段。這些吉光片羽累積,在時間的淬煉下,匯聚成 一股永恆的溫暖。


文字: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