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造以器物為引:鶯歌產地開放日,窯土尚青

 

鶯歌的街道總帶著燒窯後微溫的氣味,近幾年,設計與工藝被納入觀光導向的再發展策略後,讓不同時代的筆觸層層疊上,同一塊土有了新的姿態。2019年起,鶯歌延續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共同推動「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近年特別推出「鶯歌產地開放日,帶領民眾、職人深入鶯歌的復興計劃。2023年,獲得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多元徵案的支持,「鶯歌產地開放日」串連窯廠、工坊與街區,逐步啟動一系列扎根產地的復興行動。

 

窯土尚青,在地與角色設計之間的再造現場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鶯歌產地開放日」以「窯土尚青」為年度目標,特別策劃「街區導覽」、「陶藝市集」與「鶯歌桌宴」三大主題,邀請大家走進產地,在體驗火與土的過程中,感受鶯歌的青春能量,並與新一代共築在地陶瓷產地的創意藍圖。

本次視覺、桌宴設計企劃在雙好 2byWu&Chen 以「尚青」為核心精神的規劃下,從產地「青春動感」與「活潑性」出發,打造一組象徵產地精神的角色視覺。將「窯、土、尚、青」四字化為獨立角色:「窯」代表技藝的傳承、「土」象徵素材與風土、「尚」象徵風格與美學、「青」代表創新與青春象徵不同的創作語言與世代能量,彼此並列互補,展現鶯歌百年產地的當代展望。品牌主色「窯橘」與「釉藍」也為整體視覺帶出「窯火初燒、鮮活成型」的產地生命力,呼應「尚青=新鮮、在地、年輕」的核心概念。

 

鶯歌桌宴,世代總鋪師與產地品牌

每一年,鶯歌產地開放日最讓人期待的其中一件大事就是鶯歌桌宴。今年「鶯歌桌宴-臺青聚 The Banquet of Fresh」以「尚青」為本,特別邀請彰化總鋪師阿芳師與富盛師,父子團隊聯手北上,以正宗彰化流水席料理,演繹「窯土尚青」的餐桌精神。承接臺灣辦桌與流水席的文化精神,讓餐桌成為鶯歌地方凝聚與感謝的聚會。本次「鶯歌桌宴-臺青聚」的主廚阿芳師自小就進出廚房,20歲決定承接料理家業,至今已經歷30年料理生涯,傳承至今已到第四代,目前由彰化最年輕的總鋪師,年僅26歲的長子「富勝師」接棒,延續家族手藝。

桌宴中,每一道菜式都會與不同餐具搭配,比如說阿芳師與富盛師引以爲傲的「陶聚百珍」就是選用安達窯餐具,高雅清湯的佛跳牆,以花膠取代魚翅,呈現細膩多元,展現產地精神與當代價值。「陶藏傳香」則是選用新旺集瓷餐具,以傳承百年的手路菜麻油鴨肉油飯,承載總舖師的記憶與傳統。壓軸的「團聚香酥鴨」選用臺華窯餐具,以百年經典香酥鴨象徵「傳承 × 榮耀 × 產地精神」,以世代記憶向賓客致敬。

以「餐具為主,料理為佐」 為核心,由八家鶯歌陶瓷品牌:安達窯、陶聚、傑作陶藝、傳壺工坊、新太源、新旺集瓷、臺華窯、Mao’s 樂陶陶,聯手打造專屬桌宴紀念餐具(每套含湯匙、碗、盤),並於宴席中上桌使用。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鶯歌產地開放日」以「窯土尚青」為年度目標


鶯歌與日本笠間締結姐妹產地

2025 鶯歌產地開放日以期間限定的方式,串聯工廠、工作室與特色店鋪,帶領大家走入真實的產地現場。從國寶級陶瓷大師的匠心工坊,到隱身巷弄的個人工作室、深耕多年的陶瓷創意據點,以及多家窯廠共同推出的限定體驗工坊,完整展現「鶯歌製造」的獨特魅力。

2023 年起,由社團法人新北市陶次瓦代代合作會推動,鶯歌開啟與日本茨城縣笠間市的交流合作,參與當地盛大的「笠間陶炎祭」,揭開臺日產地互動的序幕。今年在鶯歌產地開放日中,鶯歌與笠間燒協同組合(笠間焼協同組合)將正式簽署「姐妹產地協議」,象徵臺日陶藝情誼的深化,也共同展望未來更多跨地域、跨世代的永續合作。

本次日方參與單位包含益子的參加作家:伊藤丈浩、岩下宗晶、勝田恭司、勝村顕飛、川崎萌、川島いずみ、栗谷昌克、薄田いと。以及笠間的參加作家:大野佳典・大野香織、小林哲夫、大貫博之、根本達志、菊地弘‧赤荻はるい

臺青聚 The Banquet of Fresh」以「尚青」為本,特別邀請彰化總鋪師阿芳師與富盛師,父子團隊聯手北上,以正宗彰化流水席料理,演繹「窯土尚青」

文字編輯:
影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