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理石的碎裂美,石材的重生:T22 石光再現計畫


六十年前,沉睡在花蓮的石海因為橫貫公路的開闢而被喚醒,那些堅韌、沈穩的巨石開始成為橋樑與建築的一部分。在這個漫長的旅程裡,新一代的接班人隨著T22石光再現計畫的啟動,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土地與資源,全球化後的價值、地震後的殘片讓這群石材守護者開始互相激盪與合作,找出一條新的出路。花蓮的石頭,依然站在群山之間,這片石海,透過鑿石者、搬石人的再造,將走得更深更遠。

 

 

石材產地的困局與新希望

花蓮擁有豐富的天然石礦資源,為全球知名的石材產業聚落。1960年代,臺灣東西橫貫公路開闢,掀起了花蓮石材產業發展的序幕。六十年來花蓮的石材產業發展面臨過多次巨大考驗,包含石油危機、營建業市場縮小、全球化競爭等,也因此累積了更多元的加工技術與實力。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石材產業接班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花蓮的年輕接班人們開始意識到,單打獨鬥已經無法應對市場的變化,於是他們逐漸想要擺脫低價競爭的困境,轉向合作共好的關係。然而產業間彼此競爭走向合作共好的關係,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多年的市場競爭、在產業鏈上的位置以及家族企業的經營理念,合作的方向和目標不易達成共識。

 

從產業鍊到品牌的價值重塑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自2021年起導入花蓮石材產業聚落,從整合產業供應鏈的角度切入,集合志同道合的產業接班人們,四年來循序漸進推出「高價值感聯名商品」、「實踐型工廠見學改造計畫」、「磊-石材特展」、「Stone Salon」以及「地震板見學團」等企劃,推動接班人們對內梳理自身的經營理念、技術優勢以及服務流程。對外組成艦隊,以地域品牌的角度直接面對業主與設計團隊,傳遞花蓮石材產業聚落的商業、技術、服務與文化價值,吸引知名案例與設計師的合作,最大化花蓮石材產業聚落與當代市場的協作效益。



設計師與礦業的直接溝通模式

經過「T22花蓮」四年的持續推動,將設計力導入石材產業,整合花蓮石材產地上下游產業鏈,將石材產業服務模式透明化,成功媒合大至餐廳、藝術等空間設計,小至家具到禮品設計,都能融入台灣在地石材的參與。由宋毅設計主導的富錦樹台菜香檳101旗艦店,結合了三泰礦業來自花蓮的蛇紋石原礦,深沈內斂的墨綠色澤搭配溫潤木紋,創造視覺層次與放鬆溫暖的用餐氛圍,透過設計單位與源頭石材業者直接溝通的創新服務型態也逐漸消弭了過往常因層層廠商造成的資訊落差。高雄多寶藝術學堂空間也能看見蛇紋石的運用,由II Design 硬是設計吳透操刀,與五軸水刀機器的專家東星名石合作,以更精準且高效率的低損加工,將石材的極致性以立體標識呈現。

 

拼組地震後的碎裂美,石材的重生

202443花蓮大地震後,因地震受損而造成碎裂不規則的石材該如何繼續利用成為T22 活化方案的一個核心。藝術家曾令理與偶然設計團隊在構思新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2024黃金盛典藝術祭《夢十夜》-山伏獸」時想到了地震版的不規則美麗,「地震造成的石板碎裂,紀錄了紋理與結構的記憶,其有機且不規則的形態散發著生物性的美感,激發出我們對於《山伏獸》的豐富想像。」進而打造出鱗片震撼的質感與視覺表現。

 

柏成設計團隊與禮贈品的客製專家奇鈺石業合作,利用三泰礦業受損的地震板,將這些在地蛇紋石轉化為獨特的香氛蠟燭座,洗出一個線香小洞和類似月球表面的蠟燭凹洞,以最少的干預傳遞「Be Honest with Earth」尊重自然、永續理念。

 



關於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自2019年以來,持續推動「陶瓷產地─鶯歌」、「都市農業產地─北投」等產地,並於2021年底走進花蓮石材產地至今,用設計思維與跨域協作角度切入地方創生,在計畫的推動下,正視花蓮石材產業面臨的課題,推動產地接班人們彼此合作、透明化石材產業服務模式、擦亮地域品牌,在變遷的市場與時代重新找到花蓮石材產業聚落的獨特定位,共同開創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新方向。

More:https://www.facebook.com/T22.TDRI/

 


 


影像: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