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與內心思索:台灣工藝慢工出細活《造物星圖》臺灣工藝季

工藝創作者以雙手細琢材料,將生活經驗與內心思索化為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當代的提問。這些創作呈現出技藝的成果,也是一段連結傳統與想像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以工藝「漫活SLOHAS」理念為核心,結合漫活(Slow)和樂活(Lohas)串連起工藝青年的星圖軌跡。

 


身懷造物之藝的青年們
 

展覽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並彰顯青年作為未來工藝發展關鍵力量的重要性。面對臺灣工藝人才斷層的挑戰,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致力於透過展覽、競賽與駐村計畫等多元途徑,支持青年工藝創作者,搭建舞臺讓其創意與技藝廣為人知。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並透過職人故事展現時代精神,勾勒出臺灣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開闢一條持之以恆的工藝星軌

而該展將作為工藝中心策辦之「2025臺灣工藝季」的首檔特展,藉由長世代「心工藝」奠基、壯世代「新工藝」建構,最終由青世代照亮「星工藝」的未來。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者的群像,以「星圖」為隱喻,呈現每位工藝青年在工藝宇宙中的獨特軌跡。宇宙的廣闊與星球分布的動態感,逐漸漫延,如同水面上擴散的漣漪,每個波紋都是一顆星球,緩緩向外延伸,將自身的能量與引力傳遞到更遙遠的空間。

《造物星圖》聚焦當代青年職人工藝創作
本展是工藝中心邁向70週年後的重要延續
吳其錚以安平在地文化傳統為脈絡的《風獅爺》陶創作系列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藝術家顏亦慈以兒子的塗鴉入陶作品《昆蟲大瓶》


側重創作的進程與反思

策展人方敘潔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他們以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展現工藝的多元可能性。

當代青年的自我實現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並實現傳統技藝的創新突破。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他們透過募資、市集和跨國銷售開創個人經濟軌跡,跨越學科與文化界限,注入多元創作養分,並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最終,以「藍海星圖」象徵當代工藝青年的發展軌跡,描繪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日期:2025.01.15 - 2025.05.11

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

易佑安《是圓是方》展現漆工藝
里爾家具《熱蘭遮層架》
丁右尉《霧湧》展現玻璃工藝
王怡方《茶具組》,她的創作橫跨生活陶與創作陶領域
里爾家具《海堡凳》
路力家器具的燕椅以燕子優雅曲線為靈感
高寶惠的 Paper Pleats 系列以起皺紙材為媒介
高寶惠的 Paper Pleats 系列打破紙張就是要乾爽平整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