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20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歷經百年歷史,它持續的訴說著人以及人和生死之間的關係,他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停留在這裡,出生、死去、重生、演進,永不停息,讓我們擁有一片探究法國文化的場域。
終點是永恆
拉雪茲神父公墓 (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經歷了拿破崙時期,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現有墓穴10萬座,在葬人數近30萬人 ,每年吸引的觀光客不下兩百萬人。
拉雪茲公墓的歷史可追溯至1804年,這裡曾是路易十四的神父拉雪茲的住所,因此而得名。 公墓依山而建,綠樹成蔭,遊人如織,毫無陰森之氣,每個入口處都立有公墓平面圖,標註了各個墓區和106個名人墓的地點,是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地 ,面積118英畝,墓穴至今仍在買賣,但卻因為過於搶手在這裡寸土如金,價格高昂。 起初,公墓並沒有受到人們的熱情追捧,因為富裕階層不願意將自己的親人埋葬在這片東部平民區土地上。 然而一場盛大儀式中阿貝拉爾(Abélard)、愛洛伊絲(Héloise)、拉封丹(La Fontaine)以及莫里埃(Molière)的遺骸被改葬到此,名人效應便隨即掀起,拉雪茲公墓迅速成為巴黎的焦點,現已聚集著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群星:巴爾扎克、莫里哀、蕭邦、王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