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具作為人文主義的延伸:專訪德國廚具品牌 Bulthaup 執行長 Marc O. Eckert

 

有些洞見要經過時光淬煉,一如我們無法不經歷童年的蘋果派出爐時刻,就懂得引香氣來凝聚懷念的情緒,一座歷久彌新的木收納櫃、一組改寫了廚房人類學的開放式中島也一樣:工藝師無法不經過樹、不發現年輪出落得恰到好處,才巧手造物,使之輾轉嵌入一個個家庭的多年歲月。

對德國頂級廚具品牌 Bulthaup 第三代、現任執行長 Marc O. Eckert 而言,這間堪比社會變遷縮影的家族企業也是類似的存在,把傳承逾 75 載的工藝精神抽絲剝繭來看,經營哲學始終奠基於每個人,以及人所承載的價值——起初是在亟需溫暖的年代,打造出融合情感交流、飲食文化的場域,時隔多年後,依舊以工藝來設計生活靈感。

暖意醞釀出生活的魅力,而溫飽和韻味追根究柢,或許都源自廚房。

 

廚房裡的法律學家

自戰後誕生至今,Bulthaup 的經營史如透鏡,觀照著家庭結構、飲食社交文化、自我療癒,而人們對料理日常的想像悠悠流映。

人類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與功能?無論今昔,Bulthaup 都熱衷於回應幾近生之奧義的大哉問,因為「就算生活型態跟世界都不停變動,但廚房始終位於核心,一直有火、有水、有光有空氣,」一個明亮溫潤的所在。

從一個對家常蘋果派念念不忘的小男孩長到大學畢業,前半生有很長一段時間,Marc 斟酌的並非模組化廚具的排列,而是法典字句,「年輕時當律師是訓練自己梳理因果,如果要找個離經商和廚具最遠的人,大概就是我吧。」旁觀者清解釋了當代 Bulthaup 的清奇視野,「我想的從來不是研發什麼新板材,而是人們對生活美學與安全感的追求。」

Marc「回家」後,品牌引入更精煉的設計方式,2004 年隨 b3 亮相的多功能掛牆,將空間與家具結合成漂浮系統,模組結構大膽地解構需求,自此解放了自由規劃的尺度;b2 則匯集大氣的工作台、家電櫃,使用工具櫃時如同展示精緻收藏,一闔上門,整座櫃體便不著痕跡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使廚房工作坊的概念再度去蕪存菁。

隨著 2010 年 Marc 正式接掌,Bulthaup 也因應人類行為巨變及數位化浪潮重新定位,譬如 b Solitaire 系列桌椅、邊櫃靈活多變,結合霧黑色鋁架和厚實原木的多用途長桌,更適合嗜好、工作與生活交織的現代遊牧風格;配植鞣皮革椅墊的長椅則是一封邀請函,歡迎人們留下來肩並肩,多聊幾杯酒的時間。



一切盡在掌握中

早在 1984 年,Bulthaup 便首創中島的原型 System b,徹底顛覆了廚房視線的方形實木工作檯置於中央,網格收納系統懸吊其上,各色香料和眼神的交會同樣唾手可得。

隨著技術演進,Bulthuap 並未一味追逐尖端科技,反而更著墨於情感交流。但功能性強烈的廚房,該如何連結到個人生活品味?

Marc 認為左右廚房的品味觸及靈魂深處,偏好固然主觀,但美與「勻稱」息息相關。這座廚房宜人嗎?材質、形貌、功能是否渾然天成?「工藝師會說某棵樹『很 Bulthaup』而另一棵不然,當我們在工廠用特殊技法切割木材,再掛上高牆檢視時,就像把立體展開成平面,色澤、質地、個性都一目瞭然。」欲保留材質最樸實俐落的丰采,眼光和經驗因此格外重要,「工藝師確切知道金屬該怎樣軟硬適中,也深諳上幾層烤漆的效果多麼不同。」

木質蘊含生命力,光是撫過,就能感應到工藝師的灼灼熱忱,也呼應著 Bulthaup 最講究的人際連結;金屬、烤漆天生介於冷靜與熱情間,跨媒材的對話不啻於一門意在言外的藝術,主人與家具隱喻著個體與他者的相處,而鏡面如實反映,霧面則引人一探堂奧,當物件與使用者的格調相契,空間頓時生出第四種維度。

Marc 因此確信規格,數據不足以描述廚房的重大,「一個安穩的環境能讓我們相信,即使世界動盪,只要回到廚房,一切都在掌握中。」

 

工藝與友誼

2025 年初秋,復刻 System b 的進化版 vintage with rig 來到楠弘家居最新開幕的旗艦門市作客。清透的展間外牆結構環繞著金屬擴張網,把光的質地漸次篩成介於波與粒之間,既節能又帶有蛻變意象。

創新綠建材與歷久彌新的廚具交流著跨世代的永續理念,也隱喻著 Bulthaup 與楠弘家居在 20 年前某場米蘭展會上一見鍾情,便一路攜手至今的珍貴情誼。Peter 和 Marc 不約而同說合作之所以愉快,就是因為不把這段關係視為商業往來,而是「知道有人在幾千公里外,支持自己想喚醒美好意識的信念。」

楠弘家居行銷公關主任 Vicky 點出家族企業最獨特的底蘊:「由於雙方都是家族企業,理念和願景等於都根植在 DNA 中,能帶著信仰去鋪陳企業的方向。」即使多年來歷盡挑戰,Peter 說彼此的信任「仍比任何商業利益都還要堅定」;Marc 則以同理來詮釋這份悠久關係的最大優勢,「這也回歸到和諧的道理上,人和一旦實現,事事都會各安其位。」

縱使 AI 興起、純粹的手藝退潮或質變,在這情況下 Bulthaup 和楠弘家居依然一起思考:廚房的意義是什麼?

Vicky 說:「就像 vintage with rig 把廚房變成生活的舞台,因為廚房不只是個方盒子,而是所有時光料理動作過程的總和。」Bulthaup 則在求快的時代裡堅持琢磨細微末節,只為把伸手取砧板、放刀、注油入鍋的流程打磨得更一氣呵成,連水龍頭的轉動角度、抽屜出入的方向都富含包浩斯學院的思想餘暉,亦體現出形隨機能的現代面貌。

問 Marc 心目中的未來廚房是什麼模樣,他忽然談起演奏廳:「音樂和料理都是在創造迴響、酸甜苦辣和放鬆的氣氛嘛,都有觸發多重感官經驗的力量。」他說,8、90 年代的爵士樂滿不錯,「樂器或許都只有三、四件,但你永遠摸不透爵士樂會激盪出什麼結果。做菜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就像嗅見蘋果派甜香之際,猜想這一天會是鮮脆抑或柔嫩,Bulthaup 對生活的在乎滋養出一種不假外求的飽滿饜足,有無窮餘韻。

德國廚具品牌 Bulthaup 

https://lafon.bulthaup.com/tw-tw/

 

楠弘集團 Lafon Group

https://www.lafon.com.tw/


文字: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