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洞見要經過時光淬煉,一如我們無法不經歷童年的蘋果派出爐時刻,就懂得引香氣來凝聚懷念的情緒,一座歷久彌新的木收納櫃、一組改寫了廚房人類學的開放式中島也一樣:工藝師無法不經過樹、不發現年輪出落得恰到好處,才巧手造物,使之輾轉嵌入一個個家庭的多年歲月。
對德國頂級廚具品牌 Bulthaup 第三代、現任執行長 Marc O. Eckert 而言,這間堪比社會變遷縮影的家族企業也是類似的存在,把傳承逾 75 載的工藝精神抽絲剝繭來看,經營哲學始終奠基於每個人,以及人所承載的價值——起初是在亟需溫暖的年代,打造出融合情感交流、飲食文化的場域,時隔多年後,依舊以工藝來設計生活靈感。
暖意醞釀出生活的魅力,而溫飽和韻味追根究柢,或許都源自廚房。
廚房裡的法律學家
自戰後誕生至今,Bulthaup 的經營史如透鏡,觀照著家庭結構、飲食社交文化、自我療癒,而人們對料理日常的想像悠悠流映。
人類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與功能?無論今昔,Bulthaup 都熱衷於回應幾近生之奧義的大哉問,因為「就算生活型態跟世界都不停變動,但廚房始終位於核心,一直有火、有水、有光有空氣。」一個明亮溫潤的所在。
從一個對家常蘋果派念念不忘的小男孩長到大學畢業,前半生有很長一段時間,Marc 斟酌的並非模組化廚具的排列,而是法典字句,「年輕時當律師是訓練自己梳理因果,如果要找個離經商和廚具最遠的人,大概就是我吧。」旁觀者清解釋了當代 Bulthaup 的清奇視野,「我想的從來不是研發什麼新板材,而是人們對生活美學與安全感的追求。」
Marc「回家」後,品牌引入更精煉的設計方式,2004 年隨 b3 亮相的多功能掛牆,將空間與家具結合成漂浮系統,模組結構大膽地解構需求,自此解放了自由規劃的尺度;b2 則匯集大氣的工作台、家電櫃,使用工具櫃時如同展示精緻收藏,一闔上門,整座櫃體便不著痕跡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使廚房工作坊的概念再度去蕪存菁。
隨著 2010 年 Marc 正式接掌,Bulthaup 也因應人類行為巨變及數位化浪潮重新定位,譬如 b Solitaire 系列桌椅、邊櫃靈活多變,結合霧黑色鋁架和厚實原木的多用途長桌,更適合嗜好、工作與生活交織的現代遊牧風格;配植鞣皮革椅墊的長椅則是一封邀請函,歡迎人們留下來肩並肩,多聊幾杯酒的時間。